[实用新型]一种剪力墙外保温模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7506.5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1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杨旭彬;邵广超;刘继忠;杨康;李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长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6 | 分类号: | E04B2/86;E04B1/8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正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18 | 代理人: | 路远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力 保温 模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力墙外保温模板结构,属于建筑保温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建筑外墙保温结构种类虽然很多,但是在安全性和保温性方面,还达不到建筑保温的理想要求。
目前普遍的外墙保温施工方案是在建筑主体施工结束后,进行聚苯板的外墙贴合,然后使用水泥砂浆进行抹平喷涂,此种施工方法制作出来的保温结构虽然能基本满足保温要求,但是存在很多不利的安全隐患,使用时间久了,极易发生聚苯板的开裂和脱落现象,聚苯板的开裂将导致保温效果变差,聚苯板脱落后,需再次贴合聚苯板,增加了维护费用和使用成本,还对楼下行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亟需一种保温效果好、安全性好和维护成本低的剪力墙外保温模板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效果好、安全性好和维护成本低的剪力墙外保温模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剪力墙外保温模板结构,包括聚苯乙烯板层和设于所述聚苯乙烯板层内侧的浇筑而成的剪力墙本体,在所述聚苯乙烯板层的外侧设有抹平砂浆层,在该抹平砂浆层内铺压有模板表面钢丝网,所述聚苯乙烯板层由块状聚苯乙烯板拼接而成,在所述块状聚苯乙烯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弧形臂,该弧形臂的两端水平连接于所述块状聚苯乙烯板上,在所述弧形臂中设有与所述弧形臂同轴的插孔,所述插孔的两孔口均延伸到所述块状聚苯乙烯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弧形臂的顶端外侧与所述块状聚苯乙烯板不相连,在所述弧形臂的外侧面与所述块状聚苯乙烯板间设有连接板,在所述剪力墙本体的外侧面上浇筑有与所述弧形臂及连接板相贴合的弧形槽,在所述插孔中插设有插条,所述插条的两端均与所述模板表面钢丝网相连接。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插孔的截面形状为橄榄形。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弧形臂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插杆,在所述插杆的顶端设有膨大部,在所述剪力墙本体的外侧面上浇筑有与所述插杆及膨大部相贴合的插槽。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膨大部的形状为圆锥体状。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插杆、膨大部、弧形臂及块状聚苯乙烯板为由聚苯乙烯一体挤塑成型。
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块状聚苯乙烯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凸齿,相邻的所述块状聚苯乙烯板通过所述凸齿相插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剪力墙本体是以所述聚苯乙烯板层和内模板构成的腔室浇筑而成,所以,其与所述聚苯乙烯板层浇筑为一体,相较于现有的贴合,粘合的更为牢固,不会导致开裂现象的发生,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2.所述弧形臂、弧形槽及插条等的设计,可使所述块状聚苯乙烯板牢固地固定于所述剪力墙本体上,防止其坠落,具有优异的安全性。
3.由于所述块状聚苯乙烯板牢固的粘合在所述剪力墙本体上,不易开裂和脱落,使用寿命更长,无需频繁地维修和更换,维护费用低。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保温效果好、安全性好和维护成本低的优点,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块状聚苯乙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块状聚苯乙烯板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剪力墙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聚苯乙烯板层,2、剪力墙本体,3、抹平砂浆层,4、模板表面钢丝网,5、块状聚苯乙烯板,6、弧形臂,7、插孔,8、弧形槽,9、插条,10、插杆,11、膨大部,12、插槽,13、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长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长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75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