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7429.3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6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肖淑君;彭卫平;胡雯婷;张庆华;伍四明;温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越来越多,难免会碰到一些工程项目在开始施工之后,原有设计施工条件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已建边坡工程无法按原设计施工或者按原设计施工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完全的变更设计往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大幅度增加工期和工程造价。此时在现有施工的基础上进行抢险加固处理将是一个较好的选择。需要对已施工部分进行抢险加固。
目前,根据《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工程技术规范》(GB 50843-2013),边坡加固方法主要有:1、削方减载法;2、堆载反压法;3、锚固加固法;4、抗滑桩加固法;5、加大截面面积法;6、注浆加固法;7、截排水法。但有时候会有一些项目,无法采用这些常规方法进行加固,或者采用这些常规方法进行加固施工工期长、造价高导致需要考虑采取一些非常规方法进行加固。比如采用抗滑桩加固时,如果规模较小,仅需打设2或3根抗滑桩即可,抗滑桩桩长较小,如桩长L=5m-10m,这种情况下采用抗滑桩进行加固虽然技术上可行,但在施工工期、施工人员配备、机械配备等方面显得极不合理。钢板桩在已有工程应用中,一般应用于临时性边坡支护、临时性抢险工程,很少用于永久边坡;钢板桩在日常工程应用中,一般采用单排,偶尔采用两排,但两排之间往往互不相关,无法联接为一整体。针对这种边坡加固现状,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排钢板桩支护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整体性好、结构强度高的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其包括前排钢板桩、后排钢板桩、桩间土体和混凝土板,所述前排钢板桩与所述后排钢板桩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混凝土板连接在所述前排钢板桩的顶部与所述后排钢板桩的顶部之间,所述桩间土体填充在所述前排钢板桩和所述后排钢板桩之间且被所述混凝土板覆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混凝土板内设置有多条水平受力筋和竖向分布筋,多条所述水平受力筋并排焊接在所述前排钢板桩和所述后排钢板桩之间,多条所述竖向分布筋并排竖直设置在所述前排钢板桩和所述后排钢板桩之间且与所述前排钢板桩、所述后排钢板桩平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排钢板桩与所述后排钢板桩均为拉森Ⅳ型钢板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排钢板桩和所述后排钢板桩长度均设为L,其中,9m≤L≤12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混凝土板厚度为D;其中150mm≤D≤200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平受力筋选用直径为25mm的钢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竖向分布筋选用直径为12mm的钢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混凝土板选用C15素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前排钢板桩、后排钢板桩、桩间土体和混凝土板形成整体的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混凝土板连接在前排钢板桩的顶部与后排钢板桩的顶部之间,前排钢板桩和后排钢板桩之间还填充有桩间土体,大大提高支护结构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整个支护体系施工便利,经济性好,有助于节约工期和造价。且对于施工场地受限、工程规模不大的边坡进行加固时,不易受施工工作面影响,能够保证工期,大大降低工程造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简单易行,节约工期和造价,施工灵活度高,且视觉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的侧视图。
其中,1-前排钢板桩,2-后排钢板桩,3-桩间土体,4-混凝土板,5-水平受力筋,6-竖向分布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74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循环使用建筑施工桩头
- 下一篇:锁扣拼接组合式钢围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