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供热供暖的水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7037.7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2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邱斌;卢捍红;朱宁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08;F24D3/1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供热 供暖 水路 系统 | ||
1.一种用于供热供暖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供热回路、供暖回路、燃烧装置、储热装置和用于控制整个系统的主控制器(35);
所述供热回路分别与燃烧装置和储热装置连通,供热回路上设有三通管(18),三通管(18)一端连有冷水总进水管(15);
所述供暖回路分别与燃烧装置和储热装置连通;
所述供暖回路、供热回路、储热装置内部均设有用于检测水温的温度探测器,所述燃烧装置外接气管(13),所述气管(13)上设有由主控制器(35)控制的进气控制总成(3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内循环出水管(22)、内循环冷水管(38)、内循环热水管(36)和内循环进水管(32),所述内循环出水管(22)与内循环冷水管(38)通过所述三通管(18)相连,所述内循环出水管(22)和内循环进水管(32)分别与储热装置连通,所述内循环冷水管(38)和内循环热水管(36)之间连有燃烧装置;所述内循环出水管(22)上设有内循环泵(23),所述内循环冷水管(38)上设有内循环冷水温度探测器(19)和内循环水流量传感器(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采暖进水管(12)和采暖出水管(8),所述采暖进水管(12)和采暖出水管(8)之间连有燃烧装置;采暖进水管(12)上设有采暖循环泵(9),采暖循环泵(9)上设有排气阀(6);所述采暖进水管(12)和采暖出水管(8)之间设有带旁通阀(7)的旁通管(10),所述旁通管(10)位于采暖循环泵(9)前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双管热交换器(43),所述内循环冷水管(38)、内循环热水管(36)、采暖进水管(12)和采暖出水管(8)均与双管热交换器(43)相连,所述双管热交换器(43)下方设有与气管(13)相连的燃烧火排(41),燃烧火排(41)上设有点火针(40)和火焰感应针(4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装置包括内胆(26)和外筒(24),所述内循环出水管(22)和内循环进水管(32)均与内胆(26)相连,所述内胆(26)内部侧壁设有内胆温度探测器(30),顶部设有热水出水管(37),所述热水出水管(37)上设有热水温度探测器(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出水管(12)上设有采暖出水温度探测器(3)和采暖过热保护装置(4),内循环热水管(36)上设有内循环热水温度探测器(33)和内循环过热保护装置(3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权在于:所述采暖进水管(12)与膨胀水箱(5)相连,且采暖进水管(12)与冷水总进水管(15)之间通过补水阀(17)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进水管(12)上设有压力表(11)和采暖泄压阀(1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26)与外筒(24)之间设有保温层(25),内胆(26)顶部设有镁棒(27),内胆(26)侧壁设有温度压力安全泄压阀(31),储热装置底部设有储热排水管(28)和储热排水阀(29)。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位于排烟腔(44)内,燃烧装置上部设有风机(1)和风压开关(2),所述风机(1)与同轴双层烟道(46)相连,所述排烟腔(44)外部设有空气腔(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70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引射式换热机组
- 下一篇:层叠体、食品包装材料及层叠体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