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楼地面用保温隔声垫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6574.X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5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丁小猷;王聪;周川;董朋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促进中心 |
主分类号: | E04B1/88 | 分类号: | E04B1/88;E04B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1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112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地面 保温 隔声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楼地面用保温隔声垫,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提高建筑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减少建筑分户楼板间热量的传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对建筑楼地面的保温、隔声功能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现有的隔声垫功能单一,无法同时满足保温和隔热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化建筑楼地面用保温隔声垫,能满足提高建筑环境质量需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楼地面用保温隔声垫,其特征在于:从下到上依次由底板层、热反射层、蜂窝芯层、顶板层、预铺界面材料层组成,所述蜂窝芯层的蜂窝孔为轴线上下延伸的通孔,所述底板层、蜂窝芯层和顶板层均由低导热系数的有机发泡材料制成,所述热反射层由高热反射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方案,在使用时,楼板从下到上依次为楼板结构层、本实用新型的保温隔声垫、保护层(为整体混凝土层或板状、块状材料层),保护层上面为地板或地砖等饰面层。我们将保温隔声垫的芯层设计成蜂窝状,与实心结构相比,可有效降低材料的使用量。同时蜂窝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满足建筑楼地面整体强度需要。
底板层、蜂窝芯层、顶板层所用材料为低导热系数的有机发泡材料,材料本身具备良好的保温隔声性能。底板层和顶板层将蜂窝芯层的蜂窝孔封闭,封闭的蜂窝孔内为空气层,由于空气具有极低的导热系数,提高了保温性能。均匀排列的这种蜂窝结构具有优异的隔声性能。
热反射层使用的高热反射材料,阻隔顶板层与底板层之间的辐射传热,能够进一步提升保温隔声垫的保温功能。
预铺界面材料层能够增加该保温隔声垫与其他面层建筑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防止后续过程中楼地面出现空鼓现象,减少楼地面开裂。
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板层、蜂窝芯层和顶板层均由聚氨酯或聚乙烯或聚苯乙烯或橡胶或橡塑发泡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保温隔声性能。
上述方案中:所述热反射层为铝箔纸层或镀铝膜层或隔热反射涂料层。具有良好的热反射功能,阻止热量向下一层传递。
上述方案中:所述蜂窝芯层的蜂窝孔的形状为多边形或折线形或曲线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蜂窝芯层的蜂窝孔的形状为正六边形。
上述方案中:所述预铺界面材料层由无纺纤维布或耐碱玻纤网格布与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复合材料制成。直接将预铺界面复合材料粘在顶板层上便可,安装方便。
上述方案中:所述预铺界面材料层为粘结胶层。如果保护层采用块状或板状材料,可以直接粘在粘结胶层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预铺界面材料层包括粘结胶层和石英砂层,石英砂层位于粘结胶层的上方。此种预铺界面材料层主要针对保护层为混凝土的情况,在粘结胶上设置石英砂层,可以提高与混凝土的界面结合强度,方便后续工序施工,防止楼地面出现空鼓现象,减少楼地面开裂。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保温隔声垫集成了保温和隔声双重功效,并且保温、隔声效果好,制作成本低,能满足提高建筑环境质量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楼地面用保温隔声垫从下到上依次由底板层1、热反射层2、蜂窝芯层3、顶板层4、预铺界面材料层5组成。蜂窝芯层3的蜂窝孔为轴线上下延伸的通孔,蜂窝芯层3的蜂窝孔的形状为多边形或折线形或曲线形,优选为正六边形。
底板层1、蜂窝芯层3和顶板层4均由低导热系数的有机发泡材料制成,优选底板层1、蜂窝芯层3和顶板层4均由聚氨酯或聚乙烯或聚苯乙烯或橡胶或橡塑发泡材料制成。
热反射层2由高热反射材料制成。优选热反射层2为铝箔纸层或镀铝膜层或隔热反射涂料层。预铺界面材料层5可以由无纺纤维布或耐碱玻纤网格布与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复合材料制成,即是无纺纤维布和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复合材料或是耐碱玻纤网格布与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复合材料,这两种材料均为现有材料。预铺界面材料层5也可以为粘结胶层。还可以预铺界面材料层5包括粘结胶层和石英砂层,石英砂层位于粘结胶层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总之,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促进中心,未经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促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65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