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玻璃成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5065.5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5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跃民;毋华强;赵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国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5/16 | 分类号: | C03B35/16;C03B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羊工业集***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玻璃 成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航空玻璃的成形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玻璃板成形系统通常包括具有加热室的炉,在加热室中,输送机输送玻璃板,使之加热到允许成形的足够高的温度。通常,炉加热室加热到约650~ 720℃以使玻璃板加热到约620~660℃而由一或多个模具成形,必要时继以骤冷。然,由于玻璃板输送采用钢质输送辊输送,玻璃板在加热室到模具成形段之间,钢质输送辊极易“磕伤”玻璃板表面,进而影响玻璃的外形美观,航空玻璃对玻璃的美观度要求极高,表面“磕伤”是不允许发生的,为达到这一要求,有必要对现有玻璃玻璃板成形系统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新型的航空玻璃成形装置,解决现有玻璃成形系统容易磕伤玻璃表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航空玻璃成形装置,包括:
加热室,该加热室用于输送玻璃板,且使所输送玻璃板加热;
成形准备段,该成形准备段用于将加热后的玻璃输送到模具成形段,包括支撑台,设置在支撑台两侧的框型架,设置在框型架顶部的滑轨,滑动于滑轨上的滑台,设置在滑台下端的、可上下升降的真空吸板;所述支撑台上依玻璃行进方向设置有调整定位台和移动下模具,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移动下模具滑动于支撑台和成形台之间;移动下模具与设置在支撑台内部的驱动机构相连接,驱动机构可以是伺服驱动机构,也可以液压驱动机构和定位机构的组合形式,驱动机构驱动移动下模具在玻璃成形时,在所述支撑台和所述成形台之间移动;
模具成形段,包括与支撑台齐高的成形台,所述成形台的两侧设置成形模架,成形模架上设置升降上模具,所述升降上模具在玻璃成形时与所述移动下模具相配合。
冷却段,所述冷却段下部设置间隔相等的输送尼龙辊,相邻输送尼龙辊之间设置有数个吹气冷却孔。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室内部底面、侧面、顶面均设置有加热源,加热源的具体型号未作要求,可以是电加热源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室底部设置有用于输送玻璃板的不锈钢输送辊,用于输送玻璃板。
进一步地,所述框型架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滚珠丝杆与所述滑台相连接,用于驱动滑台沿着滑轨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滑台上端设置气缸,气缸的下端与所述真空吸板相连接,真空吸板与所述真空发生器相连接,真空发生器在本实用新型中未示出,本应领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其工作过程,真空发生器工作时,真空吸板吸起玻璃板。
进一步地,所述成形模架顶端设置成形油缸,所述成形油缸的下端与所述升降上模具相连接。成形油缸工作时,带动升降上模具上、下移动,从而与所述移动下模具在成形时相配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在加热室和模具成形段之间增设了成形准备段,该成形准备段设置了调整定位台,用于玻璃板模具成形前的定位;设置了真空吸板,可自动抓起加热后的玻璃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输送辊输送玻璃板的磕伤问题;设置了可移动的下模具,用于接收真空吸板吸起后的玻璃板,并自动将玻璃板运载到升降上模具的正下方,进而模压成形;整个装置自动化运行,成形效率高,具有积极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基本框架,并未囊括本技术方案中的所有技术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更好地理解该装置内部结构,说明书附图部分,在加热室 1下游段去除了外罩,同理,成形准备段2整段也去除了设置在框型架20外部的封闭罩。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空玻璃成形装置,包括:
加热室1,该加热室内部设置有不锈钢输送辊12和设置在加热室内壁的加热源(10、11),用于输送玻璃板,且使所输送玻璃板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国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国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5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