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悬置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7911.9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1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康;廖武;李龙晶;梁林;苗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06 | 分类号: | B60K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悬置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平台化设计已成主流。平台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零部件通用性,还可以节约开发费用和人工投入,能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效益。对于变速箱后悬置总成而言,其安装方式的通用性为平台化设计的主要难题。
如图1所示,某车型后悬置总成为拉杆式后悬置100,该拉杆式后悬置100由小端衬套200通过后悬置连接支架300与变速箱连接,由大端衬套400与副车架500连接。如图2所示,副车架500设计为单边开放式箱体结构,以便安装拉杆式后悬置100的大端衬套400。
现有技术中的后悬置总成在通用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该结构局限性较大,拉杆式后悬置的安装空间位于副车架内部,所以副车架结构与拉杆式后悬置的结构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当拉杆式后悬置位置或结构调整时,往往会给拉杆式后悬置的安装带来极大困难,大大降低了拉杆式后悬置及副车架的通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悬置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悬置总成的安装受制于副车架结构,以至于后悬置和副车架结构的通用性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总成结构简单,后悬置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更加独立,通用性更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悬置总成,包括后悬置和支架,所述支架为一侧开口的长方体状空腔结构,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边缘设有翻边,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后悬置容置于所述支架的空腔内并一端伸出所述空腔,所述后悬置的橡胶顶部与所述上表面抵接,所述后悬置上设有通孔,所述后悬置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通孔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螺栓和凸焊螺母,所述凸焊螺母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上方,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通孔与所述凸焊螺母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边缘设有3条翻边。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所述下表面上设有凸出的冲压平面,所述橡胶底部与所述冲压平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后悬置包括橡胶支架、所述橡胶和连接部,所述橡胶支架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橡胶容置于所述橡胶支架内,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橡胶支架的一端并伸出所述空腔。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两个相对的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上设有相对的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橡胶支架之间设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总成,包括后悬置和支架,支架为一侧开口的长方体状空腔结构,支架的上表面边缘设有翻边,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位置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后悬置容置于支架的空腔内并一端伸出空腔,后悬置的橡胶顶部与上表面抵接,后悬置上设有通孔,后悬置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通孔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总成,通过翻边与副车架固定连接,后悬置的结构或位置需要调整时,无需重新设计副车架的结构,只需简单修改翻边的位置或者结构,就能继续满足安装条件,实现翻边与副车架的良好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总成的更通用,结构和安装的独立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拉杆式后悬置的安装使用效果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总成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总成中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总成中的后悬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悬置总成的安装使用效果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图2:100-拉杆式后悬置,200-小端衬套,300-后悬置连接支架,400-大端衬套,500-副车架;
图3-图6:1-后悬置,2-支架,3-上表面,4-翻边,5-下表面,6-第一安装孔,7-第二安装孔,8-空腔,9-橡胶,10-通孔,11-螺栓,12-凸焊螺母,13-冲压平面,14-橡胶支架,15-连接部,16-连接孔,17-加强筋,18-副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79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模块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 下一篇:时尚型开水净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