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潮保鲜茶叶罐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7343.2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4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彭敏;谭礼强;邹瑶;罗玲;陈盛相;唐茜;王亚萍;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51/28 | 分类号: | B65D51/28;B65D81/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1248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潮 保鲜 茶叶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罐,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潮保鲜茶叶罐。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茶叶是一种干品,对空气中的水分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极易受潮变质,若茶叶贮存不当,茶叶中的物质在外界水分、温湿度变化、氧气、光等因子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致使茶叶变质。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茶叶罐,内置各类保鲜剂、吸水纸等,具有一定的防潮保鲜效果,但大多茶叶罐盖子和罐口内壁之间存在空隙,密封性差,存放的茶叶易受潮;另外市场上的茶叶罐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罐口过大,使茶叶与空气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在反复开关茶叶罐的过程中,茶叶大面积的接触空气,茶叶同样会吸附一定量的水分,使其受潮变质,并且,罐口过大,使防止茶叶劣变的保鲜剂与空气接触面积加大,导致保鲜剂加速失效,且目前大多茶叶罐保鲜剂更换不便;生活中,每次取茶叶都是把罐盖打开,再用手拿取或者直接倒在杯子中,用手直接拿取茶叶会污染茶叶,但若直接倒的话,容易出现茶叶倒过量的情况,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潮保鲜茶叶罐,解决传统茶叶罐开口过大易于与空气反应,影响茶质的问题,并且在取茶叶时,容易出现茶叶倒过量的情况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茶叶保鲜剂更换麻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防潮保鲜茶叶罐,包括罐身本体,罐身本体的底部由固定底板和旋转底板构成,固定底板同心设置在旋转底板的上方,固定底板下底面圆心处设置有转轴,旋转底板转动连接在转轴上;
固定底板上设置有第一扇面,第一扇面上开有第一导料口,旋转底板上设置有第二扇面,第二扇面上开有第二导料口,其中第一导料口与第二导料口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时形成了茶叶通道;
罐身本体的顶部开口,且开口上设置有罐盖,罐盖内设置有夹层,夹层包括从罐盖底部向罐盖顶板处依次粘接的吸水纸层、吸水疏水两相透气层和多孔面板层,其中多孔面板层与罐盖顶板之间存在保鲜剂置物腔;
罐盖的顶板由固定板部分和转动板部分构成,固定板部分和转动板部分通过铰链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位于罐身本体底部的固定底板和旋转底板能方便茶叶的倒出和储存,在需要将茶叶倒出时,只需要转动旋转底板,使第二导料口与第一导料口相对设置,通过两个导料口相对错开的大小,来避免开口过大造成茶叶浪费的问题,而在不需要使用时,只需要将第二导料口与第一导料口错开,则旋转底板挡住第一导料口,固定底板挡住第二导料口,整个罐身本体的底部则封闭,同时茶叶通过罐身本体的开口进入罐身本体,然后通过罐盖将罐身本体封闭,设置在罐盖内的夹层能进一步保持罐内的干燥程度,保证茶叶的清洁度,而保鲜剂置物腔可以放置保鲜剂,使茶叶进一步延长品质,罐盖的顶板由固定板部分和转动板部分构成,通过转动板部分相对于固定板部分的转动,可以使工作人员在不打开罐盖的情况下通过打开转动板部分,来直接更换保鲜剂,方便了使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第一导料口与第二导料口均为圆形孔,且第二导料口的口径大于第一导料口的口径。
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导料口的口径大于第一导料口的口径这样避免了两个导料口相错时,有茶叶卡在固定底板与旋转底板之间,影响出茶的效率。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还包括茶叶承接槽,茶叶承接槽由在茶叶通道做往返运动的槽身和设置在罐身本体外部的挡板构成,槽身的一端与挡板连接,另一端位于罐身本体内部,挡板的板面面积大于第二导料口的面积。
在本技术方案中,为了避免取茶叶时,取出量不准确以及空气通过茶叶通道进入罐身本体内影响茶质,故通过增设的茶叶承接槽来取出茶叶,茶叶承接槽的槽身可以从茶叶通道伸入到罐身本体内,通过槽身带有的凹槽来称取茶叶,然后通过挡板将茶叶承接槽的槽身拉出,来实现较为准确的称量,同时这样进一步避免了空气通过茶叶通道进入罐身本体内影响茶质,而挡板的板面面积大于第二导料口的面积,则防止整个槽身进入到茶叶罐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罐盖内壁位于夹层的下方处设置有突起,吸水纸层安装在突起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夹层通过突起能更稳定的安装在罐盖内,防止因为长期使用造成的潮湿等影响从罐盖中脱落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固定底板的下底面与旋转底板上底面紧密接触。
在本技术方案中,固定底板的下底面与旋转底板上底面相互接触能保证空气不会从固定底板和旋转底板之间的缝隙进入罐身本体内,从而造成茶叶产生质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73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有勺的内盖结构
- 下一篇: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D 用于物件或物料贮存或运输的容器,如袋、桶、瓶子、箱盒、罐头、纸板箱、板条箱、圆桶、罐、槽、料仓、运输容器;所用的附件、封口或配件;包装元件;包装件
B65D51-00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封口
B65D51-02 . 用于罐、铁盒或类似的液体用容器的松散接合的而不带使容器有效密封的装置的盖或罩
B65D51-14 . 适用于与容器口保持密封接合的刚性圆盘或球形构件,如储罐的封口盘
B65D51-16 . 带有通空气或气体的装置
B65D51-18 . 带有保护性帽状外盖的封口的配置或两个或多个协同操作的封口的配置
B65D51-24 . 与用于非封闭用途的辅助装置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