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扭转的电源线及电源线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6454.1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8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仪军电线电缆(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6 | 分类号: | H01R13/5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陈卫,谭映华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仲***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转 电源线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扭转的电源线及电源线插头。
背景技术
电源线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被外力扭曲、弯折及碾压,由于现有护线套的网尾结构存在着整体硬度较大、形变范围小以及长度较短等缺点,当护线套受到外部冲击力时,不能够将力量均匀地分布到整个网尾结构,使得局部网尾结构受到集中的外力损伤,导致网尾结构本身或护线套与电源线的结合部位出现开裂或断裂的现象,轻者造成通电性能的下降,重者会出现漏电现象严重危及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抗扭转的电源线及电源线插头,护线套具有特殊设计的网尾结构,当网尾结构受力时,可以将力量缓慢释放,保证导体在极端扭曲的情况,仍具有良好的通电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包括导线和护线套,导线穿过护线套的内部并与之固定形成一体化结构。护线套与导线的连接端为头端,护线套的另一端为尾端。护线套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两个侧面,其中,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包括九条横向的
弧形连接筋和两条纵向连接筋,而两个侧面上各有一条侧边连接筋,纵向连接筋、横向弧形连接筋以及侧边连接筋交织连接构成网尾结构。
优选的,纵向连接筋为工字型并且边缘处开设倒角。
优选的,纵向连接筋的厚度要小于横向连接筋的厚度。
优选的,从护线套的头端至尾端方向,护线套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两条纵向连接筋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更优选的,两条纵向连接筋之间的距离为4mm-7mm。
优选的,从护线套的头端至尾端方向,护线套横向截面的最大长度依次递增。
优选的,护线套的横向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线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固定在插头本体上的端子以及如上所述的电源线,其中,护线套的尾端与插头本体连接。
优选的,插头本体的表面设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多个凹槽和/或多个凸起条。更优选的,防滑结构为多个凸起条纵横交错构成的网状结构。
优选的,端子的材质为黄铜;插头本体和护线套为PVC材质;导线为双层材料包裹,第一层为无卤素的绝缘材料,第二层为PVC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护线套上具有特殊设计的网尾结构,可以经过正反面近20000次较严格的扭转测试,抗扭转能力强;2、纵向连接筋为工字型,不但提高了护线套的整体强度,而且在护线套被扭转弯曲时,使力量被逐步释放,保证导体在极端扭曲的情况,仍具有良好的通电效果;3、能够有效避免护线套自身或者护线套与导线的连接处出现开裂或断裂现象,消除了漏电的隐患,延长了电源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 实施例中抗扭转电源线插头的立体效果图。
图2实施例中抗扭转电源线插头的俯视图。
图3 实施例中抗扭转电源线插头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做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抗扭转的电源线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固定在插头本体上的端子以及电源线。其中,电源线包括导线以及设置在插头本体和导线连接处的护线套,导线穿过护线套和插头本体的内部与端子相连。端子的材质为黄铜,插头本体和网尾结构为PVC材质;导线为双层材料包裹,第一层为无卤素的绝缘材料,第二层为PVC材质,导线柔软易弯曲,并且具有耐寒、耐紫外线和防油的优点。插头本体的表面还设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为多个凸起条纵横交错构成的网状结构,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大摩擦力,防滑效果好,可以方便人们将插头插入插座或将插头拔出插座。
护线套的横向截面形状为椭圆形,护线套与导线的连接端为头端,护线套与插头本体的连接端为尾端,从头端至尾端方向,椭圆形长轴的长度依次递增,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护线套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两个侧面,其中,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包括九条横向弧形连接筋和两条纵向连接筋,而两个侧面上各有一条侧边连接筋,纵向连接筋、横向弧形连接筋以及侧边连接筋交织连接构成网尾结构。纵向连接筋为工字型并且边缘处开设倒角,并且纵向连接筋的厚度要小于横向连接筋的厚度,这样的设计使得网尾结构形变范围大,抗扭曲力能力强。从护线套的头端至尾端方向,护线套上表面和下表面上的两条纵向连接筋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两条纵向连接筋之间的距离最大处为6mm,最小处为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仪军电线电缆(惠州)有限公司,未经仪军电线电缆(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64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瓦散热固定板
- 下一篇:一种油菜籽烘干除杂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