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生物滤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4701.4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5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薛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向东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尚俊燕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水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移动式生物滤床。
背景技术
目前,虽然我国的中水处理设备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很多设备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而且还有操作麻烦、处理成本高等诸多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生物滤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移动式生物滤床,包括置于河底的曝气框架,固定于曝气框架的曝气圈,曝气圈上侧设有的填料,填料上端设有的浮球;还设有连接绳,相邻填料通过连接绳连接,曝气框架包括上侧设有的第一框架,下侧设有的第二框架,连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连接杆,第二框架周长大于第一框架的周长。
本实用新型中曝气框架置于河底,曝气圈固定在曝气框架上,沉于水下。填料下端固定在曝气框架上,上端系于浮球,使填料能在水中自由漂动而不倒伏。曝气圈与填料增加水体溶氧的同时,又利于好氧微生物得生长,加快挂膜,提高净水效率;同时也利于生物膜的更新,避免附着太多污染物。
填料间用连接绳连接,将填料固定于一定的区域内,防止填料飘远。连接绳为具有一定强度的连接绳,有效避免填料相互纠缠打结成团。填料选用组合填料、弹性填料、软性填料等。
作为优选,还设有空心管道,相邻浮球之间设有空心管道。相邻浮球之间通过空心管道连接,固定了浮球的位置,防止浮球跟着河水漂浮进而带动填料相互纠缠打结成团。此外,空心管道具有一定浮力,当某个浮球漏气后,通过空心管道连接在一起的其他浮球和空心管道能够为该漏气浮球提供浮力。
作为优选,空心管道为可拆卸管道。空心管道为可拆卸管道,方便组织和维护。
作为优选,空心管道为空心软管。空心管道为空心软管使浮球之间的连接具有一定的柔性,可以随水流在一定范围的漂浮。
作为优选,曝气框架形状为圆锥台。
作为优选,第二框架设有的固定插件。固定插件插入底泥中,固定了曝气框架的位置。
作为优选,固定插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一端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连接杆的个数为3-10个。连接杆的个数为3-10个,降低了水流对曝气框架的冲击强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曝气框架置于河底,曝气圈固定在曝气框架上,沉于水下。填料下端固定在曝气框架上,上端系于浮球,使填料能在水中自由漂动而不倒伏。曝气圈与填料增加水体溶氧的同时,又利于好氧微生物得生长,加快挂膜,提高净水效率;同时也利于生物膜的更新,避免附着太多污染物。
填料间用连接绳连接,将填料固定于一定的区域内,防止填料飘远。连接绳为具有一定强度的连接绳,有效避免填料相互纠缠打结成团。填料选用组合填料、弹性填料、软性填料等。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移动式生物滤床,如图1所示,包括置于河底的曝气框架1,固定于曝气框架1的曝气圈2,曝气圈2上侧设有的填料3,填料3上端设有的浮球4;还设有连接绳5,相邻填料3通过连接绳5连接,曝气框架1包括上侧设有的第一框架11,下侧设有的第二框架12,连接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连接杆13,第二框架12周长大于第一框架11的周长。
实施例2
移动式生物滤床,如图2所示,包括置于河底的曝气框架1,固定于曝气框架1的曝气圈2,曝气圈2上侧设有的填料3,填料3上端设有的浮球4;还设有空心管道6,相邻浮球4之间设有空心管道6。还设有连接绳5,相邻填料3通过连接绳5连接,曝气框架1包括上侧设有的第一框架11,下侧设有的第二框架12,连接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连接杆13,第二框架12周长大于第一框架11的周长。
实施例3
移动式生物滤床,如图2所示,包括置于河底的曝气框架1,固定于曝气框架1的曝气圈2,曝气圈2上侧设有的填料3,填料3上端设有的浮球4;还设有空心管道6,相邻浮球4之间设有空心管道6。空心管道6为可拆卸管道。还设有连接绳5,相邻填料3通过连接绳5连接,曝气框架1包括上侧设有的第一框架11,下侧设有的第二框架12,连接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的连接杆13,第二框架12周长大于第一框架11的周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向东,未经薛向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47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圆顶
- 下一篇:数据包传输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