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尾气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4169.6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0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向应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向应军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创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7 | 代理人: | 武媛,吕学文 |
地址: | 400042 重庆市渝中区石***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尾气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尾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车辆尾气排放逐渐成为空气污染的主因,因此,对于车辆尾气成分的检测及控制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尾气检测需要到尾气检测站进行,检测效率低,而且通过暂时添加清洁剂容易规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尾气检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尾气检测装置检测效率低、易规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效率高的车辆尾气检测装置。具体地,该车辆尾气检测装置包括立杆、横杆、光源发生器、光源接收器、反射带和汽车位置检测机构,横杆固定在立杆的上端,横杆下侧固定有多个光源发生器,每个车道的上侧固定有一个光源发生器,光源接收器固定在横杆下侧中部,反射带设置在车道地面上,反射带位于横杆的正下方,汽车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接近开关,接近开关固定在横杆的下侧,每个车道上方设有一个接近开关,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每个车道地面下侧,压力传感器位于反射带的车辆驶来方向一侧,反射带在车辆行驶方向上宽度小于300mm。将反射带设置为较小的宽度,防止车辆打滑。
所述的横杆上还固定有PM2.5检测仪。
所述的横杆上固定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板通过导线连接蓄电池,蓄电池连接压力传感器、接近开关、光源发生器和光源接收器。
所述的光源发生器为红外光源。
还包括摄像头和手机终端,摄像头固定在横杆上,摄像头、光源接收器与手机终端分别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服务器。
还包括PM2.5检测仪,PM2.5检测仪固定在横杆上,PM2.5检测仪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服务器。
所述的反射带在车辆行驶方向上宽度为200~250mm。避免车辆因为刹车造成打滑。
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接近开关在水平方向的间距为3~4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后,相应的光源发生器工作,对车辆排放尾气前的空气进行检测,接近开关检测到车辆驶离后,对车辆排放尾气后的空气再次进行检测,特定的分子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辐射,当测量光束通过光路中的特定化合物时,只有那些频率相符的辐射光被吸收,从而产生特征吸收带,得到一个光吸收谱图,可以用来确定未知的化合物。光源接收器分别设有对应于不同气体检测光源的带通滤光片,通过检测车辆通过前后的光强,可以计算出对应的气体浓度。每个车道对应设有压力传感器、接近开关和光源发生器,检测更加准确、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其中:1、反射带 2、压力传感器 3、立杆 4、横杆 5、PM2.5检测仪 6、光源接收器 7、光源发生器 8、接近开关 9、摄像头 10、太阳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2,该车辆尾气检测装置包括立杆3、横杆4、光源发生器7、光源接收器6、反射带1和汽车位置检测机构,横杆4固定在立杆3的上端,横杆4下侧固定有多个光源发生器7,每个车道的上侧固定有一个光源发生器7,光源接收器6固定在横杆4下侧中部,反射带1设置在车道地面上,反射带1位于横杆4的正下方,汽车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2和接近开关8,接近开关8固定在横杆4的下侧,每个车道上方设有一个接近开关8,压力传感器2固定在每个车道地面下侧,压力传感器2位于反射带1的车辆驶来方向一侧。压力传感器2检测到车辆后,相应的光源发生器7工作,对车辆排放尾气前的空气进行检测,接近开关8检测到车辆驶离后,对车辆排放尾气后的空气再次进行检测,特定的分子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辐射,当测量光束通过光路中的特定化合物时,只有那些频率相符的辐射光被吸收,从而产生特征吸收带,得到一个光吸收谱图,可以用来确定未知的化合物。光源接收器6分别设有对应于不同气体检测光源的带通滤光片,通过检测车辆通过前后的光强,可以计算出对应的气体浓度。每个车道对应设有压力传感器2、接近开关8和光源发生器7,检测更加准确、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应军,未经向应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41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波切割成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整体框架式刀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