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2016.8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6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夏源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源生铁路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10 | 分类号: | F21S8/10;F21V23/04;H05B37/02;F21W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12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会车 调节 限鸣前照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配件,具体说是一种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
背景技术
机车在会车时,如果前照灯点亮,会对对方车辆视线造成影响,但是夜间行车又不能熄灭前照灯,目前是在会车时通过手动将前照灯的灯光调弱。在高铁运行过程中,机车运行速度快,前照灯的亮度也相应地非常高,如果不及时进行灯光调节,炫目的高亮灯光会对对方来车造成严重隐患。因此,目前的会车调光实际也给司机带来一个精神压力,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提前进行调光。或者,现有技术中使用处理器来进行调光处理,但是该技术依赖程序控制,对抗干扰性能有较高要求,且生产工序多,工期长、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在机车会车时,自动进行调光,而并不依赖程序控制,大幅降低前照灯控制的生产要求。
所述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包括上壳体、底板、背板、灯杯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杯与上壳体或背板固定连接,在上壳体内的灯杯后方设有光源支架,灯杯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光源的光源通孔,光源的位置正好穿过灯杯底部的光源通孔,所述光源固定安装于光源支架上,光源轴线指向正前方,所述光源支架通过滑轨与底板滑动连接,滑轨方向与光源轴线平行;
所述光源支架的两侧后侧面各垂直固定设有一根金属导杆,背板的前侧面固定设有一对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的中部设有与灯杯轴线平行的线圈孔,线圈孔轴向长度为3~7cm,所述金属导杆伸入线圈孔。
进一步地,在灯杯的前方设有与底板垂直固定的前罩板,底板上方设有控制板,在前罩板的侧部或上部安装有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的中心线相对正前方向外侧倾斜2~10°,测距传感器与控制板连接。
进一步地,在金属导杆外套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于电磁线圈的前端面与光源支架的后侧面之间,用于在电磁线圈的磁力消失时将光源支架的位置恢复到原位。
作为一种实施例,在控制板内设有稳压模块和放大器,测距传感器、放大器和光源由稳压模块供电,所述测距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放大器直接控制电磁线圈。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前照灯光源的独立位置控制,实现在会车时调节灯光由聚光变化为非电功率的自动消弱,显著降低其炫目作用。调节过程可自动进行,不依赖程序控制,因而大幅提高了调光动作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4是控制电路实施例原理示意图。
图中:1—电磁线圈,2—光源,3—测距传感器,4—灯杯,5—光源支架,6—前罩板,7—底板,8—控制板,9—横支杆,10—光源板,11—透镜板,12—背板,13—滑轨,14—上壳体,15—放大器,16—稳压模块,17—复位弹簧,18—金属导杆,19—光源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2、3中所示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包括上壳体14、底板7、背板12、灯杯4和光源2,其中所述灯杯4与上壳体14或背板12固定连接,如图3中的灯杯通过前端面与横支杆9固定后,将横支杆的后端与背板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在上壳体14内的灯杯4后方与底板7之间设有光源支架5,所述光源2固定安装于光源板10上,光源板固定于光源支架5上。
灯杯4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光源2的光源通孔19,光源2的位置正好穿过灯杯底部的光源通孔19,光源2轴线指向正前方。在正常照明时,光源位于灯杯抛物面的焦点上,光线通过灯杯折射后向前方投射出平行光。
所述光源支架5通过滑轨13与底板7滑动连接,滑轨13方向与光源轴线平行;光源支架可以带动光源在灯杯轴线方向移动。在会车时,光源支架可以向后移动,使光源离开灯杯抛物面焦点位置,光源进一步后退使大部分光线离开灯杯范围,投射出的光线大为减弱,前照灯因此失去了炫目的作用,但是仍旧能发出部分光线。
所述光源支架5的两侧后侧面各垂直于光源支架固定设有一根金属导杆18,金属导杆可以是钢制导杆,可以受到电磁力的影响。与背板12的前侧面固定设有一对电磁线圈1,电磁线圈1的中部设有与灯杯轴线平行的线圈孔,线圈孔轴向长度为3~7cm,所述金属导杆18伸入线圈孔。在电磁线圈上电时,产生的电磁力将金属导杆向后方拉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源生铁路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源生铁路配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20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车会车自调节限鸣前照灯
- 下一篇:一种车外光纤灯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