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浮锚杆的新型防水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0100.6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5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季进亮;孙晓林;吴村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31/12;E02D5/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浮锚杆 新型 防水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浮锚杆的新型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抗浮锚杆是指抵抗建筑物向上位移的各种桩型的总称,抗浮锚杆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当建筑基础的深度大于地下水位的情况下,建筑物会受到地下水的浮力的影响产生上浮,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基础底板下方设置抗浮锚杆的方式抵消浮力造成的建筑物垂直位移。有抗浮锚杆的筏板基础建筑物,在筏板防水施工时,抗浮锚杆顶部因锚杆钢筋之间的空隙狭小,防水卷材无法全部铺贴到位,常常成为防水薄弱环节,如果处理不到位,会导致整个底板防水功亏一篑,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造成混凝土漏水,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因此,抗浮锚杆部位的防水处理是地下室防水工程的处理重点,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锚杆周围砼垫层上涂一道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卷材在锚杆处剪开留洞,再涂一道防水材料,把防水结构形成整体,在锚杆下部缠遇水膨胀止水条,在卷材遇锚杆处,因要留洞需在一侧剪开,这样在剪开处就减弱了防水的效果,使防水层不能形成整体,失去了抗浮锚杆防水结构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抗浮锚杆的新型防水构造,加工及安装固定方便,对抗浮锚杆进行全方位防水处理,有效地解决了抗浮锚杆的渗漏的新型防水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抗浮锚杆的新型防水构造,所述防水构造包括有抗浮锚杆,所述抗浮锚杆包括有锚杆主筋和锚固钢筋,所述新型防水构造还包括有铺设的基础底板、细石混凝土垫层,所述基础底板设置于细石混凝土垫层的上方,所述锚杆主筋竖直固定且贯穿于基础底板及细石混凝土垫层中,所述抗浮锚杆顶部且位于基础底板之上设置有可绕锚固钢筋一周的SBS防水卷材,所述SBS防水卷材接口处及锚固钢筋之间的空隙处紧密贴附有沥青油膏,在基础底板中间上方且围绕锚固钢筋四周设置有膨胀止水条,所述膨胀止水条与基础底板之间紧密贴附有沥青油膏;所述基础底板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为混凝土底板、底板防水卷材、防水材料保护层。
优选的,在所述混凝土底板和底板防水卷材之间设置有防水卷材加强层。
优选的,所述基础底板及细石混凝土垫层内设置有包裹整个锚杆主筋的锚杆套筒,所述锚杆套筒内填充有上下两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层及中间的防水涂料层。
优选的,所述防水涂料层及下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上开设有供锚杆主筋穿过的预设孔。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的新型防水构造,该防水构造设置有多道防水措施,这些防水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细石混凝土垫层下方的地下水通过抗浮锚杆和基础底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向上渗漏;在抗浮锚杆顶部且位于基础底板之上设置有可绕锚固钢筋一周的SBS防水卷材, SBS防水卷材接口处及锚固钢筋之间的空隙处紧密贴附有沥青油膏,在基础底板中间上方且围绕锚固钢筋四周设置有膨胀止水条,使基础底板的上方部分的防水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增加了防水效果;基础底板中设置的防水卷材加强层,进一步增强了防水效果;该新型防水构造其施工方便,不仅增强了建筑物基础筏板的防水效果,而且有效保证了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抗浮锚杆;2、锚固钢筋;3、锚杆主筋;4、基础底板;5、细石混凝土垫层;6、SBS防水卷材;7、沥青油膏;8、膨胀止水条;9、混凝土底板;10、底板防水卷材;11、防水材料保护层;12、防水卷材加强层;13、防水涂料层;14、止水钢板;15、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层;16、锚杆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01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