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层水平连梁双排桩及地下管廊整体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8831.7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2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钱亮;朱定华;陈小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亮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90 | 代理人: | 林辉轮 |
地址: | 2142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水平 连梁双排桩 地下 整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水平连梁双排桩及地下管廊整体式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只能承受来自侧向的土压力,当基坑开挖时只挡住侧向土体中的固体部分,并不能阻止土体中的水渗流进基坑内部,因此往往需要增设一排止水帷幕以隔断水的渗流。当桩长较长以及地质情况较复杂时,传统的双排桩支护结构因为桩顶只有一道连梁,使得前后排桩桩身产生弯曲变形并不一致,这大大降低了双排桩的抗弯能力以及整体侧向刚度。地下管廊是指设置于地面下可容纳包括电力、电信、供水、燃气、雨水等的公共设施管线,并拥有完备的排水、照明、通讯、监控等设施功能的地下箱涵隧道。它是为避免马路重复开挖及城市内涝,保护城市环境,提高城市能源供给效率,确保城市安全运转而产生的新兴市政基础设施。
按照目前市政工程的施工经验来看,基坑支护工程与地下管廊工程都相互独立进行施工。很多基坑支护结构深埋地下,成为了永久性构筑物,压缩了地下管廊的施工空间。而城市地表用地紧张,为避免道路的二次开挖,地下管廊往往采用盾构机或顶管机暗挖法进行施工,相比于采用明挖后预制拼装的施工方法,其施工难度、成本和工期都大幅提高。另外,目前国内地下管廊每公里的平均造价超过了1亿,而每年的建设里程将达到8000km,如果大量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将会给各地财政部门带来不小的压力。针对上述现状,有必要寻求一种可以在施作支护结构后充分利用支护结构所占用的地下空间来铺设地下管廊的方法,并且尽量采用明挖后预制拼装来施作地下管廊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侧向刚度高、地下空间利用率高、施工成本低且工期短的多层水平连梁双排桩及地下管廊整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后排桩之间增设多层桩身连梁,有效地增大了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整体侧向刚度,同时充分利用双排桩支护结构所占用的地下空间铺设地下管廊,避免了道路的二次开挖,节约了地下空间资源,缩短了整体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良好的工程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效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水平连梁双排桩及地下管廊整体式结构,包括竖直插设于土体中、并平行排列的两排桩体,分别为前排桩和后排桩,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桩顶分别设有冠梁,且所述冠梁之间通过桩顶连梁相连,所述前排桩的桩体与后排桩的桩体前后一一对应,前排桩与后排桩在各桩体内部沿竖直方向每隔一定间距设有水平空心套管,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相对应的水平空心套管之间通过桩身连梁砼连接,每层桩身连梁上铺设有地下管廊。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桩采用钻孔灌注桩;所述后排桩采用钢管桩插入水泥土地下连续墙形成的复合挡土隔水支护结构。
进一步地,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桩体之间均设有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桩顶连梁和桩身连梁的间距与前排桩的桩间距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前排桩的桩间距是后排桩间距的1倍或2倍。
进一步地,后排桩相邻的桩体之间还设有未设置水平空心套管的普通桩体。
进一步地,所述桩身连梁由型钢和混凝土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地下管廊为预制拼装式式综合管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整体式结构融合了双排桩支护结构及地下管廊的特点,一方面双排桩之后排桩运用TRD工法桩既为基坑起到支护、止水双重作用,同时也为地下管廊的施工提供同样的作用,且设置于前、后排桩之间的桩身连梁提高了双排桩的整体侧向刚度;另一方面地下管廊充分利用前排桩、后排桩以及桩身连梁所包围的土体空间,加之该种双排桩在施作地下管廊时能够起挡土、止水作用,从而又使得铺设于桩身连梁之上的地下管廊可以有效控制不均匀沉降,而普通的双排桩没有止水功能,大多也是中间再打一排单独的止水桩,这样就无法放置地下管廊。
(2)本实用新型中地下管廊充分利用双排桩支护结构所占用的地下空间铺设地下管廊,避免了道路的二次开挖,节约了地下空间资源,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因此,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工程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效益。
(3)本实用新型中地下管廊采用明挖后预制拼装法进行施工,且每节管片长度须大于桩身连梁的水平间距,以实现每节管片在没有地基承载的情况下稳固地架设于桩身连梁之上,保证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水平连梁双排桩及地下管廊整体式结构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城市的地下空间,避免了城市道路的二次开挖,同时大幅缩短整体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具有良好的工程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亮,未经钱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88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砂枪冲毛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管道沟槽腋角回填夯实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