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色挤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6944.3 | 申请日: | 2017-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8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朱革;阮觉;陈嘉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B29C47/02;B29C47/04;H01B13/14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6 | 代理人: | 冯汉桥 |
地址: | 528455***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色挤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色挤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标准和规范中,接地电缆为了显示与其它电缆的区别,其绝缘胶层采用黄/绿双色标示,按照GB/T5023及IEC60227中的规定,双色绝缘线芯其中一种颜色应至少覆盖绝缘线芯表面的30%且不大于70%,而另一种颜色则覆盖绝缘线芯的其余部分,现有的生产工艺普遍是采用两台等级相当的挤塑机或一大一小的挤塑机组合工作,通过机头挤塑两种的胶流合在一起,形成如图1所示的双色绝缘胶层,I为导体、II为黄色绝缘胶层、III为红色绝缘胶层。当采用一大一小的挤塑机或者小机采用注条机时,较易出现一种颜色成条过窄的情形,挤塑效果往往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而且两台机器组合使用,不仅双机的配合调试工艺复杂、繁琐,而且设备成本较高,生产场所占地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色挤塑模具,解决线缆双色挤塑问题,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投入,其具体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双色挤塑模具,包括模芯和模套,所述模芯为锥台结构与所述模套配合,所述模套的近定径区端径向开设有注塑通道,所述注塑通道的外端为圆柱形注塑口,内端为扁形的开八字流道口,所述开八字流道口在定径区前与模芯的出胶口相汇,令注塑通道的小股胶流与模芯的胶流汇合。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八字流道口的下端两侧与模套的内侧锥面相切。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模芯外锥面锥角与模套内锥面锥角相等。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模芯的出胶口为直径与模套定径区直径相等,其外缘增加1.5mm厚度;所述开八字流道口的厚度为1.5mm,所述开八字流道口距模套定径区4.5-6mm。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模芯内部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化了双色绝缘线芯的制造工艺,操作简单方便,易于生产制造,降低了设备投资成本,减少生产占地场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标准双色绝缘线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色挤塑模具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色挤塑模具的模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色挤塑模具的模套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6为由本实用新型的双色挤塑模具挤塑成型的双色绝缘线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结合附图2至6,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双色挤塑模具,包括模芯1和模套2,所述模芯1为锥台结构与所述模套2配合,所述模套2的近定径区端径向开设有注塑通道3,所述注塑通道3的外端为圆柱形注塑口31,内端为扁形的开八字流道口32,所述开八字流道口32在定径区前与模芯2的出胶口相汇,令注塑通道3的小股胶流与模芯的胶流汇合。
这种设计好处在于主挤塑机再配较小的注条机即可满足工艺的要求,如φ120挤塑机+φ30注条机,而且注条机可以直安装在主挤塑机的机身支架上,组成双色挤塑系统。如,一种双色挤塑系统,其特包括挤塑主机和注条机,所述的双色挤塑模具装载于所述挤塑主机内,所述注条机固定于所述挤塑主机的机身支架上,其连接所述双色挤塑模的模套注塑通道。
双色挤塑系统操作时根据需要调整支架进行旋转,操作简单方便,相比传统的双设备组合挤塑的方案少配备一台主挤塑机,少占生产场地。
具体的,所述开八字流道口32的下端两侧与模套2的内侧锥面相切,所述模芯1外锥面锥角与模套2内锥面锥角相等,所述模芯1内部圆滑过渡。
所述模芯1的出胶口为直径与模套2定径区直径相等(均为d),其外缘增加1.5mm厚度;所述开八字流道口32的厚度D为1.5mm,所述开八字流道口32距模套定径区4.5-6mm。
本实施例的模芯和模套相比普通的模具尺寸要长些,因为普通模具的模套是直接套接于挤塑机机头内的,不用开设相应孔位,而本专利的模套要开孔(即注塑通道3),模套该段部分位于挤塑机机头外。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69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