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6848.9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0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唐启滔;余峰;林伟龙;黄宁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设计的动力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系统由若干电池串并联而构成,电压区间为60V-600V,超出人体能承受的安全电压,故高压安全尤为重要。目前的动力电池系统中包含若干动力电池模组,每个动力电池模组由若干铝壳电池及外围金属板组成,电池与外围金属板必须绝缘。一般是在金属板上贴上一层绝缘膜,同时使金属板与电池之间保持一定的空气距离来确保绝缘。
这种结构设计的缺点是:1、绝缘膜通过双面胶粘贴在金属板上,动力电池模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使双面胶粘接效果变差;2、绝缘膜如果太厚,不能有效的贴服在金属板的边缘,对边缘的毛刺不能起到有效防护的作用;3、绝缘膜为定制产品,不方便根据设计需求调整厚度;4、为了减重,金属板一般采用薄板,容易变形,外框与电池之间的空气距离不能有效控制。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能够优化电池与金属板之间的绝缘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动力电池和框体,所述框体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和两个相对的端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端板共同围成收容空间,所述动力电池为多个且依次排列,收容于所述框体的收容空间中,所述框体的内壁依次设有绝缘层和绝缘条,所述绝缘条固定在所述绝缘层表面。
优选地,所述绝缘条为多根且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绝缘条位于所述侧板内壁,所述绝缘条沿多个所述动力电池的排列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绝缘条的长度与所述侧板的长度相同,所述侧板的长度是沿所述动力电池排列方向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绝缘条位于所述端板内壁,所述绝缘条沿单个所述动力电池的长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绝缘条的长度与所述端板的长度相同,所述端板的长度是单个所述动力电池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绝缘条的厚度为0.05-1cm。
优选地,相邻两根绝缘条之间的距离为1-4cm。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为分体设置在所述框体内表面的绝缘片。
优选地,所述绝缘层为涂覆于所述框体内表面的绝缘涂层。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多个依次排列的动力电池位于框体的收容空间中,在框体的内壁依次设有绝缘层和绝缘条,使框体和动力电池不直接接触。采用绝缘层与在金属板上贴绝缘膜相比,不会因高温影响绝缘层与框体的粘接强度,且能够根据需求灵活控制绝缘层的厚度。绝缘条能够进一步将动力电池与绝缘层隔开,并有效控制框体与动力电池之间的空气距离,防止高电压下绝缘层被击穿,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动力电池模组的示意图;
图2为侧板的示意图。
其中:
1-动力电池;
2-框体;
21-侧板;22-端板;
3-绝缘层;
4-绝缘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动力电池1和框体 2。框体2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21和两个相对的端板22,侧板21和端板22共同围成收容空间。其中,两个侧板21分别位于多个动力电池1的排列方向的两侧,两个端板22分别位于多个动力电池1的排列方向的两端,两个侧板21和两个端板22焊接固定形成框体2。动力电池1为多个且依次排列,收容于框体2的收容空间中。框体2的内壁设有绝缘层3,使框体2和动力电池1不直接接触。与在金属板上贴绝缘膜相比,绝缘层3不会因高温影响与框体2的粘接强度,且能够根据需求灵活控制绝缘层3的厚度。进一步地,在框体2内壁还设有绝缘条4,该绝缘条4固定在绝缘层3表面,能够进一步将动力电池1与绝缘层3隔开,并有效控制框体2 与动力电池1之间的空气距离,防止高电压下绝缘层3被击穿,降低安全隐患。
与在绝缘层3上设置单根绝缘条4,或者将绝缘条4交叉设置相比,在绝缘层3上设置多根平行设置的绝缘条4,能够优化动力电池1与绝缘层3的分隔效果,并且简化绝缘条4的安装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68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