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子风力检测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6830.9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4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于维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9/00 | 分类号: | G01L9/00;H05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风力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治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子风力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在液晶面板的生产过程中,各个模块在的组装(Assembly)时都不可避免都会有移动、接触及再分离的行为出现,因此在待组装物上必然会发生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s Discharge,ESD)的现象,造成产品静电损伤。目前,大多采用离子风扇去除静电法,把待组装物放置于工作台上,用离子风扇吹向待组装物,从而达到使待组装物清除静电的效果。
离子风扇可产生大量的带有正负电荷的气流,中和掉物体上所带的电荷。当物体表面所带电荷为负电荷时,它会吸收气流中的正电荷,当物体表面所带电荷为正电荷时,它会吸收气流中的负电荷,从而使物体表面上的静电被中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离子风扇的吹风强度决定了最佳工作区域.离子风扇的作用是,保证需要的工作区域内不会受到静电的困扰.
为此,在离子风扇吹向待组装物时,为使离子风达到高利用率,需使离子风吹向产品正中间以达到较大风力,为此通常使用手或者纸条来感应风力的大小,从而确保离子方向吹向产品正中间,以进一步确定离子风扇的固定位置。但人工确定风力大小不准,易造成ESD品质风险;调节效率低,需多次校准。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定位及校准方便的离子风力检测治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出一种能够精确定位及校准方便的离子风力检测治具。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离子风力检测治具,包括一个治具本体、至少1个漏斗、至少1个敏感弹性元件、至少1个提示灯,所述漏斗通过所述敏感弹性元件与所述治具本体连接,所述提示灯设置在所述漏斗上,所述治具本体、所述漏斗、所述敏感弹性元件、所述提示灯可形成一个闭合电路。
优选地,所述治具本体为不导电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治具本体上设有第一金属导电薄片,所述第一金属导电薄片设置在所述漏斗对应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漏斗下端小口设置有第二金属导电薄片,所述第二金属导电薄片一端与所述提示灯电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漏斗下端小口设置的所述第二金属导电薄片为一凸片,凸向所述治具本体方向。
优选地,所述至少1个漏斗设置在所述治具本体的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敏感弹性元件为弹簧结构。
优选地,所述提示灯设置在漏斗上端大口边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离子风力检测治具;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离子风力检测治具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离子风力检测治具的电路图。
1.治具本体、11.第一金属导电薄片、2.漏斗、21.第二金属导电薄片、3.敏感弹性元件、4.提示灯、10.离子风力检测治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
优选实施例:
本优选实施例公开一种离子风力检测治具10。如图1、图2所示,该离子风力检测治具10,包括一个治具本体1,治具本体1为不导电材料所制成,如不导电塑胶等材料。该离子风力检测治具10还包括至少1个收集风的漏斗2,设置在治具本体1的中心位置上,漏斗2下端小口处设置有一个第二金属导电薄片21,该第二金属导电薄片21朝向治具本体1的一面突出,另外,与第二金属导电薄片21相对应的治具本体1上设置有一第一金属导电薄片11,该第一金属导电薄片11一端与电源连接。漏斗2下面通过一个敏感弹性元件3与治具本体1相连,敏感弹性元件3一端连接用于支撑漏斗2,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治具本体1上,敏感弹性元件3优选为弹簧结构,当受到压力后,可以进行上下伸缩。至少1个提示灯4,提示灯4可以是LED灯等发光器件,并设置在漏斗2上端的大口处,且提示灯4一端与漏斗2下端小口上的第二导电金属薄片21相连,另一端与电源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68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