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装辅助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5970.4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6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郭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10 | 分类号: | B66C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装 辅助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吊装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整车生产线普遍使用流水线作业的模式。产品原料通过移动设备在各工序间进行流转,在不同工位进行操作,流转过程需要保证产品原料的定位准确、安全可靠、不磕碰划伤,进而顺利转到下道工序。
总装车间的驾驶室存储线,用来进行驾驶室存储、流转。吊具将驾驶室通过车门两侧托起,进行流转。在托起流转的过程中,很容易在弯道处造成驾驶室相对吊具移动,主要原因是吊具和驾驶室刚性接触,摩擦力小,并且弯道处,由于惯性等原因造成里外速度不一致,驾驶室左右滑动,导致驾驶室的位置沿着中心线发生偏移,会出现吊具打开不到位导致驾驶室掉落的风险,或者升降机随行机构不到位,信号丢失的风险。
再者,驾驶室白车身车门(简称车门)相对于驾驶室车门框(简称门框)较低,而吊具吊装时,由于车门较低,吊装时,车门的受力就会加大,可能会导致车门与门框之间的铰链受力变形,最终影响整车的密闭性,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装辅助工装,保证在吊装流转的过程中,减少或避免出现驾驶室滑移和铰链变形的问题,同时还能避免吊具对驾驶室的刮伤。
本实用新型的吊装辅助工装,包括:聚氨酯条形块和吸附块;其中,所述聚氨酯条形快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贴合部和凸起部;所述吸附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贴合部上,并且,所述吸附块的朝向与所述凸起部凸起的方向相同。
如上所述的吊装辅助工装,其中,所述贴合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吸附块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吊装辅助工装,其中,所述吸附块粘接在所述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吊装辅助工装,其中,所述凹槽为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直径为30mm-35mm。
如上所述的吊装辅助工装,其中,所述吸附块为磁铁。
如上所述的吊装辅助工装,其中,所述聚氨酯条形块长500mm-600mm。
如上所述的吊装辅助工装,其中,以所述凸起部的凸起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凸起部上具有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的顶面,以及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的两个侧面;在两个所述侧面中,靠近所述贴合部的一面为内侧面,远离所述贴合部的一面为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上分别形成有防滑纹路。
如上所述的吊装辅助工装,其中,所述内侧面和所述外侧面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为90°。
本实用新型的吊装辅助工装通过吸附块吸附到驾驶室门框边缘,凸起部与吊具配合,避免了吊具直接与驾驶室直接接触,避免了刮伤的出现。同时,在聚氨酯条形块的作用下,增加了了吊具与驾驶室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或者减少二者之间发生相对的滑动,同时,聚氨酯条形块的柔性特性,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形变,保证车门和门框的受力均匀,避免铰链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吊装辅助工装中聚氨酯条形块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吊装辅助工装中吸附块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聚氨酯条形块;2-吸附块;11-贴合部;12-凸起部;111-凹槽;121-内侧面;122-外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吊装辅助工装,参见图1和图2,其包括:聚氨酯条形块1和吸附块2;其中,聚氨酯条形快1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贴合部11和凸起部12;吸附块2固定设置在贴合部11上,并且,吸附块2的朝向与凸起部12凸起的方向相同。优选的,贴合部11和凸起部12为一体结构。
在使用时,将辅助工装设置在车门框内,贴合部11通过吸附块2贴合固定到车门框内侧面上,凸起部12从车门框处向外凸起,该凸起的高度,至少保证吊装时吊具不会直接与车门接触,而是通过凸起部12吊起驾驶室。或者说,凸起部12的凸起高度要保证其能覆盖到吊具与车门的接触面。
聚氨酯条形块1自身具备柔韧性,以及与吊具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能够保证在驾驶室吊装过程中不发生滑动,由于车门和车门框的高度不同,聚氨酯条形块1可以通过自身的柔性特点,发生形变,补齐高度上的差距,从而避免或减小受力不均匀引起的变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59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挂车大梁起吊工具
- 下一篇:一种堆高式集装箱吊机吊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