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4811.2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9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龚凯华;李学文;龙永强;时定伟;陈和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逃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隧道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建隧道的施工中,由于地质状况复杂多变,施工过程中存在塌方的可能,施工人员如果无法及时逃离则会出现人员伤亡的事故。
根据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掌子面至二衬必须设置逃生通道,随着掌子面不断前移,逃生通道离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20米,逃生通道的刚度、强度、冲击能力应满足安全要求,逃生通道不易小于0.8m。
根据以往经验教训,逃生管式逃生通道只适用于当隧道内掌子面后方发生坍塌事故时施工人员被困在洞内的理想状态下,逃生管为被困人员输送空气、食物及救援物资或自行从通道撤离。
但是实际软弱隧道在开挖过程中,掌子面失稳坍塌的概率远大于掌子面后方失稳坍塌的概率,而这种情况下在掌子面操作的人员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施工人员如果无法及时逃离则会出现人员伤亡的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隧道逃生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掌子面失稳坍塌时在掌子面操作的人员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逃生装置,包括:
设于隧道掌子面处的逃生屋,所述逃生屋内部形成有逃生空间,且所述逃生屋上开设有与所述逃生空间连通的进口和出口;以及
装设于所述出口、并与所述逃生空间连通的逃生管。
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在掌子面处设置安全逃生屋,逃生屋连通有逃生管,在掌子面失稳坍塌时,逃生屋为掌子面下方施工的作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封闭、临时安全庇护场所,给展开营救工作争取足够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逃生屋由多个波纹钢板单元拼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逃生屋为筒型结构,所述筒型结构的顶部为弧形尖端。
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口设于所述筒型结构的相对远离所述掌子面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两个波纹钢板单元的端部相互搭接,并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口的边缘固定有角钢法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包括:逃生屋10和逃生管20,其中,逃生屋10设于隧道掌子面处,该隧道掌子面为隧道挖掘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工作面。逃生屋10的内部形成有逃生空间。逃生屋10开设有进口100和出口101,进口100与逃生空间相连通,逃生管20装设于出口101、并与逃生空间连通。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在掌子面处设置安全逃生屋,逃生屋连通有逃生管,在掌子面失稳坍塌时,逃生屋为掌子面下方施工的作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封闭、临时安全庇护场所,给展开营救工作争取足够的时间。
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侧视图。参阅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隧道逃生装置的主视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逃生屋10为筒型结构,筒型结构的顶部为弧形尖端。在隧道围岩坍塌时,接受正面冲击的面积大大减少,并且坍塌体遇到弧形尖端后向逃生屋的两侧而扩散形成土拱,所以在同等材质和尺寸情况下,采用具有弧形尖端的筒型结构比采用长方体结构能够承受更大冲击的压力。
参阅图4,显示了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逃生屋10由多个波纹钢板单元1020拼接而成。采用波纹钢板材质相比采用平面钢板,波纹部分对落石的冲击具有更大的缓冲和更小的变形量,不容易被落石破坏。所以换句话说,在同等抗冲击能力下,采用波纹钢板材质比采用平面钢板的重量减轻了50%,这样制成的装置重量小,更利于在开挖过程中频繁的移动。
具体地,为得到波纹钢板合适的规格,进行了如下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4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瓦斯抽采埋管不间断除渣器
- 下一篇:假巷构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