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型煤燃烧室烟气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3940.X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8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飞;闫龙;杜美美;李健;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榆林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719000 陕西省榆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室 烟气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化工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型煤燃烧室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型煤燃烧室烟气冷却室的换热管是由多根一寸铁管连接组成的,由于烟气中含有许多化学组分且温度较高,同时焦粉含量较大,因此对换热管的腐蚀性较大,导致循环水管出现漏点、弯曲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型煤燃烧室烟气冷却装置,该冷却系统采用水冷与风冷同时冷却,冷却性能高,结构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型煤燃烧室烟气冷却装置,包括:烟气过滤室、循环水管、循环水泵和散热栅,所述循环水管安装于所述烟气过滤室的周围,所述循环水管包括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三导流管水平设置于所述烟气过滤室外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二导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三导流管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三导流管均呈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导流管与所述循环水泵的一端相连,所述循环水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循环管路与所述散热栅相连,所述散热栅通过第二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三导流管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管内设置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呈十字型的散热孔,所述烟气过滤室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烟气过滤室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风扇。
优选地,所述散热栅由多个散热鳍片组成。
优选地,型煤燃烧室烟气冷却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烟气过滤室内上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其下部设置有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泵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型煤燃烧室烟气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水冷与风冷同时冷却烟气,冷却性能高,结构简单;燃烧室上发出的烟气能进入到烟气过滤室内,当温度低于一定设定值,控制器采取水冷对烟气进行冷却,当温度过高时,控制器会启动风冷冷却,同时采取水冷、风冷两种方式对烟气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于一实施例中型煤燃烧室烟气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流通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烟气过滤室 2、进气管 3、出气管 4、第一导流管 5、第二导流管 6、导流通道 61、散热孔 7、第三导流管 8、第二循环管路 9、散热栅 10、第一循环管路 11、循环水泵 12、第一风扇 13、第二风扇 14、第一温度传感器 15、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参阅图1,图1显示为实施例中型煤燃烧室烟气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型煤燃烧室烟气冷却装置包括:圆柱形的烟气过滤室1、循环水管、循环水泵11、散热栅9、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二温度传感器15和控制器。
其中,烟气过滤室1的上部设置有出气管2,下端设置有进气管3,内部中间水平设置有过滤网;循环水管设置于烟气过滤室1的周围,烟气过滤室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栅9,烟气过滤室1的外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风扇12,烟气过滤室1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风扇13。
循环水管包括第一导流管4、第二导流管5和第三导流管7,第一导流管4、第三导流管7分别水平设置于烟气过滤室1外的上端和下端,第一导流管4、第三导流管7与烟气过滤室1的形状相匹配,均呈环形;第二导流管5设置于第一导流管4、第三导流管7之间,并与第一导流管4、第三导流管7均呈垂直连接;循环水泵11的一端与第一导流管4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一循环管路10与散热栅9相连,散热栅9通过第二循环管路8与第三导流管7相连,优选地,散热栅9由多个散热鳍片组成。
循环水泵11上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第二导流管5内部设置有导流通道6,图2是导流通道的俯视结构,如图所示,导流通道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呈十字型的散热孔61,如果整个型煤燃烧室烟气冷却装置的外壳紧挨着循环水管缩小体积,散热孔61的设计使整个冷却装置气流不被阻挡,采用气流带走热量,有利于快速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榆林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未经榆林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39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喷煤量连续可控的新型喷煤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