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组传送平台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0346.5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5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俞学良;王建平;钟川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晨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杨冬玲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组 传送 平台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PTN(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是指这样一种光传送网络架构和具体技术。分组传送平台设备,需要配置多个业务板卡及控制板卡,对于大容量的分组传送平台设备,散热结构设计是设备硬件设计中重点需要考量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多采用4U尺寸机框,机框前端空间用于配置各类业务板卡,后端部分用于设置电源和散热风扇。现有的散热风扇并排竖直或横向布置,风扇高度占用过多空间,加大了机框内部设计难度。同时多采用风向从机框内部向外的吸气散热方式,在并排风扇中单个风扇出现故障停转后,会干扰空气流向,空气自故障风扇流入再由运行的风扇吸出,导致散热效果大大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分组接入终端设备诸多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对散热结构进行优化改良,在单个散热风扇故障停转时,也能够保证散热效果的一种分组传送平台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组传送平台设备,包括机框、业务板卡和交叉主控板卡,机框前端部分设置业务板卡,机框后端设置交叉主控卡,交叉主控卡下方设置有若干相互隔离的风道,所述风道沿机框长度方向延伸,风道前端设置活动百叶机构,风道内设置有风扇,机框后端设置有连通风道的散热孔,所述风扇风向自前端向后端吸气,所述的活动百叶机构在风扇开启吸气时开启风道,在风扇关闭时关闭风道。
通过风道将每个风扇隔离,在机框后端形成单独的空气流通的通道。在风扇正常工作时,活动百叶机构打开,空气自机框前端流向机框后端通过风道后自散热孔排出,从而带走机框前端热量实现散热。在某个风道的风扇因为故障等原因停止转动后,活动百叶机构会关闭该风道,因此这一风道不会影响到设备空气流向,剩余风扇能够继续实现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风道前端设置有挡板,挡板在各风道前端设置有若干风口,活动百叶机构设在风口处。
作为优选,挡板上缘向机框前端倾斜。
挡板上缘倾斜的结构可以使活动百叶机构的叶片,在风扇未开启受到自重影响而紧贴在挡板内侧,从而遮挡风口,隔离该风道。
作为优选,挡板的倾斜角度为40°~50°。
作为优选,风口中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不仅提高了挡板风口的结构强度,同时能够作为限位结构限制叶片向机框前端方向转动。
作为优选,活动百叶机构包括若干叶片,所述叶片转动连接在挡板内侧,转动轴向为水平方向,叶片顶靠挡板风口边缘部分时遮挡风口。
作为优选,叶片上缘设置水平转轴,叶片通过所述的水平转轴转动连接在挡板内侧。
活动百叶结构的叶片安装方式可以使得叶片利用自重封闭风口,隔离风道,在风扇开启吸气时,叶片向机框后端转动打开风口,使风道畅通。
作为优选,电源板下方通过沿机框长度方向的隔板分割为若干相互隔离风道。
作为优选,风扇倾斜设置,使风扇吸气方向向上倾斜。
风扇在风道内倾斜设置可以有效减少风扇占用高度,而不影响风扇风量。
作为优选,风扇轴向倾斜角度为30°~40°。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单个风扇故障停止转动时,隔离该风扇所在风道,保证剩余风扇能够实现散热效果;(2)风扇倾斜设置有效减少风扇占用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和活动百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框;2业务板卡;3交叉主控板卡;4风道;41隔板;42散热孔;5挡板;51风口;52限位杆;6叶片;61水平转轴;7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组传送平台设备,包括机框1、业务板卡2和交叉主控板卡3,机框1前端部分设置业务板卡2,机框1后端设置交叉主控卡,交叉主控卡下方设置有若干相互隔离的风道4,所述风道4沿机框1长度方向延伸,风道4前端设置活动百叶机构,风道4内设置有风扇7,机框1后端设置有连通风道4的散热孔42,所述风扇7风向自前端向后端吸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晨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晨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03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装置、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 下一篇:阅读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