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管卸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0084.2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4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强;吴建彬;冉茂科;黄蓓蕾;崔中拓;丰先艳;张超;吕孝明;陈小凯;曾双红;叶华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6 | 分类号: | B25B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卸扣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套管卸扣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套管卸扣器。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套管,而套管之间的连接一般均采用螺纹连接,套管在存储运输过程中,需要利用套管护丝将这些连接螺纹保护起来,以避免在运输途中损坏,但是这些套管护丝与套管的螺纹之间由于存储时间久了,会被空气中的水分腐蚀,出现生锈的现象,生锈的套管护丝与套管拆卸尤其困难,而且目前并没有专业的拆卸套管护丝的工具,都是人工手动直接拆卸,耗时耗力,不利于石油开采准备工作的进行,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套管卸扣器,以达到便于拆卸套管护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管卸扣器,套管卸扣器包括:筒状底座,筒状底座的一端开放,另一端设置有筒底,筒状底座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定位螺杆,能螺纹连接于螺纹通孔内,并能够轴向移动延伸至筒状底座的侧壁外侧;旋转把手组件,固定设置在筒底上,旋转把手组件能够带动筒状底座和定位螺杆绕筒状底座的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定位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定位螺杆轴向位移的限位部,以及用于旋拧定位螺杆的旋拧部。
进一步地,限位部设置在筒状底座的侧壁外侧,旋拧部设置在筒状底座的侧壁内侧。
进一步地,限位部设置在筒状底座的侧壁内侧,旋拧部设置在筒状底座的侧壁外侧。
进一步地,旋拧部包括间隔设置在对应定位螺杆另一端上的至少两个旋转杆,每个旋转杆均与对应的定位螺杆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限位部包括设置在对应定位螺杆一端上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的外径大于螺纹通孔的直径,限位凸起与定位螺杆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旋转把手组件包括连杆和转柄,连杆的轴线与筒状底座的轴线同轴,并且连杆的一端固定在筒底上,转柄为杆状结构,转柄穿设在连杆的另一端并用于旋拧连杆。
进一步地,转柄的轴线相对于连杆的轴线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筒状底座的侧壁外套设有硅胶套,硅胶套的形状和大小与筒状底座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硅胶套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孔,每个连通孔均与一个螺纹通孔对应。
进一步地,多个螺纹通孔沿筒状底座的侧壁间隔均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套管卸扣器能够实现拆卸套管护丝,提高拆卸效率,减少拆卸人力和时间,实用性更强,并且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套管卸扣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管卸扣器实施例中定位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管卸扣器实施例中筒状底座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管卸扣器装配有硅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硅胶套的剖视图;
图6为套管卸扣器与套管护丝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筒状底座;11、筒底;12、螺纹通孔;20、定位螺杆;21、旋转杆;22、限位凸起;31、连杆;32、转柄;40、硅胶套;41、连通孔;50、套管护丝;51、护丝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套管卸扣器,套管卸扣器包括筒状底座10、定位螺杆20和旋转把手组件。筒状底座10的一端开放,另一端设置有筒底11,筒状底座10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12。每个螺纹通孔12内均设置有一个定位螺杆20能螺纹连接于螺纹通孔12内,并能够轴向移动延伸至筒状底座10的侧壁外侧。旋转把手组件固定设置在筒底11上,旋转把手组件能够带动筒状底座10和定位螺杆20绕筒状底座10的轴线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套管卸扣器能够实现拆卸套管护丝,提高拆卸效率,减少拆卸人力和时间,实用性更强,并且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00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