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管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8015.8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8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侯振华;林明钊;曾毅;周立朋;郭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101199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中管廊结构,特指一种拼装形成的预制管廊。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是集电力电缆、电信、给水、中水、热力、雨污水、燃气等为一体的综合地下构筑物。现有的综合管廊施工有两种,一种为现浇的综合管廊,另一种为预制拼装的综合管廊,现浇的综合管廊现场湿作业大,且需要的操作空间大使得管廊基坑的挖掘面积大,施工周期长。而预制拼装的综合管廊能够明显的减少现场的湿作业量,相对于现浇的综合管廊能够缩短施工周期,解决了传统现浇综合管廊所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目前预制拼装的综合管廊是通过预制的底板构件、顶板构件和墙板构件进行现场拼装形成,且构件间的连接采用浇筑混凝土的形式连接,其仍存在较多的湿作业,且构件数量多、拼装作业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管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预制拼装的综合管廊存在的现场较多湿作业、构件数量多拼装作业量大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管廊,包括:
多个相互拼接的管廊单元,所述管廊单元包括上下对接连接的第一管廊结构和第二管廊结构,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和所述第二管廊结构对接后内部形成有管廊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和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对接处设有预应力连接筋,通过所述预应力连接筋连接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和所述第二管廊结构;以及
沿预制管廊走向方向设置的预应力纵向筋,所述预应力纵向筋贯穿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并将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连接固定。
采用第一管廊结构和第二管廊结构对接形成管廊单元,减少拼装的构件数量,减少拼装作业量,能够提高安装速度,且结构间的连接采用预应力连接筋和预应力纵向筋,极大地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本实用新型最大程度的实现了管廊施工的机械化和产业化,较传统工艺施工,效率提高3倍至5倍,节省工期50%以上。本实用新型的预制管廊适用于单仓至四仓的综合管廊,解决了两仓以上不能预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管廊结构的对接面为连续的凸凹面,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对接面为相对应的连续的凸凹面,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对接面与所述第一管廊结构的对接面相贴合,所述预应力连接筋穿过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和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对接面并拉结固定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和所述第二管廊结构。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应力连接筋呈弧形;
所述第一管廊结构的内侧面靠近所述第一管廊结构的对接面处设置有第一操作孔,且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内预设有供所述预应力连接筋穿设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操作孔相连通;
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内侧面靠近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对接面处设置有第二操作孔,且所述第二管廊结构内预设有供所述预应力连接筋穿设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操作孔相连通;
所述预应力连接筋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操作孔插入至所述第一连接孔,并经所述第二连接孔从所述第二操作孔穿出,所述预应力连接筋的第一端紧固于所述第二操作孔内,所述预应力连接筋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置于所述第一操作孔处并紧固于所述第一操作孔内。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管廊结构包括管廊顶板、形成于所述管廊顶板两端侧的第一管廊外墙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管廊顶板内侧的第一管廊中隔墙板;
所述第二管廊结构包括与所述管廊顶板对应的管廊底板、形成于所述管廊底板两端侧的第二管廊外墙板以及形成于管廊底板内侧的第二管廊中隔墙板;
所述第一管廊外墙板与所述第二管廊外墙板对接形成管廊外墙板;所述第一管廊中隔墙板和所述第二管廊中隔墙板对接形成管廊中隔墙板。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廊单元内的阴角处设有加腋结构,所述加腋结构内留设有供所述预应力纵向筋穿设的贯穿孔。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间的第一管廊结构和第二管廊结构的对接缝相互错开设置。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的两个管廊单元的拼接面上形成有相适配的卡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拼接面上设有防水胶条。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拼接面上靠近所述预制管廊的外侧设置有止水条。
本实用新型预制管廊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管廊结构的顶面设有供吊装用的第一吊具,所述第二管廊结构的底面设有供吊装用的第二吊具。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80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
- 下一篇:一种综合管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