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阶梯教室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7737.1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4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乐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八都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3/08 | 分类号: | E04H3/08;E04F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3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阶梯 教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室,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阶梯教室。
背景技术
阶梯教室一般多见于大学,在一些中小学也可见。这种教室面积大,容纳人数多,其最大特点在于其地板是阶梯状逐渐升高的,离讲台越远,地面越高,从而课桌和座椅就越高,这样就使得远离讲台的学生能够清楚地看见黑板和讲台,而不会被前排学生挡住视线。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4047409B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移动阶梯教室,其包括呈阶梯状依次设置的顶层阶梯、中间层阶梯和底层阶梯,顶层阶梯、中间层阶梯和底层阶梯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桌子和椅子,现有技术中,底层阶梯上用于放置讲台,以及投影仪投放面板。能够使中间层阶梯和顶层阶梯上的同学不会被前排同学挡住视线。
但是,目前普遍存在将早餐带进阶梯教室的现象,导致每天阶梯教室内堆放很多的垃圾,由于阶梯教室的地面呈多级阶梯状,且受到若干个桌子和椅子的阻挡,不便于对阶梯教室进行清洁,且现有技术中的阶梯教室没有针对垃圾清理的装置,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地面清洁的阶梯教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阶梯教室,包括侧墙和地面层,所述地面层的上方设置有呈阶梯状的底板层,所述侧墙、地面层和底板层之间围成垃圾空腔,所述底板层贯穿设置有若干个与垃圾空腔相通以供垃圾投放的投放孔,所述地面层沿底板层长度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有供垃圾滑移的滑移面,所述滑移面较低的一端设置有低洼面,所述底板层位于低洼面的上方设置有垃圾回收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直接将垃圾投放在投放孔内,由于重力,垃圾进入垃圾空腔内,并落在滑移面上,垃圾经滑移面滑移至低洼面上,将垃圾集中起来,清洁人员直接通过垃圾回收口将垃圾取出,由于只需将每阶梯层上的垃圾直接经投放孔投入,即可实现底板层上垃圾的清洁,从而达到方便对底板层上垃圾清洁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层上设置有若干个课桌,若干个所述投放孔分别位于相对应的课桌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直接将垃圾经课桌下方的投放孔投入,以方便垃圾的集中。
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投放孔内侧壁均设置有用于封堵投放孔的封堵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塞将投放孔堵塞,以减少垃圾空腔与室内空气的交换,减少室内异味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塞沿其径向贯穿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均与投放孔内侧壁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投放垃圾时,转动封堵塞以将投放孔打开,继续转动封堵塞,从而将投放孔封堵。此外,避免封堵塞的乱丢乱放。
进一步地,所述投放孔内侧壁上设置有磁性件,所述封堵塞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磁性件磁性相吸以使封堵塞盖合投放孔的吸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性件与吸附件磁性相吸,从而避免由于制造误差,转动杆的两端重量不同,以避免封堵塞的偏斜。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通过扭力转动封堵塞以使封堵塞盖合投放孔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投放孔内侧壁、封堵塞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封堵塞投放垃圾后,在扭力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塞外圆周侧壁上设置有与投放孔内侧壁贴合的橡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面滑移设置有清洁板,所述底板层下表面设置有与清洁板连接并驱动清洁板向低洼面方向滑移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板背离低洼面的一侧设置有与滑移面相贴合的海绵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回收口内侧壁转动设置有罩盖板,所述低洼面上设置有与罩盖板相抵以使罩盖板与底板层齐平的支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以直径将垃圾投入肉放孔内,垃圾经滑移面滑移集中在低洼面上,最终经垃圾回收口将垃圾清洁,从而达到便于将底板层垃圾清洁的效果;
2、投放孔位于课桌的下方,从而方便使用者及时将手中的垃圾投放进入,减少垃圾丢放在课桌里或课桌下,使底板层保持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八都建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八都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77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冬暖夏凉岗亭
- 下一篇:幼儿园生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