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承压的隧道底部结构排水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4550.6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7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强;殷召念;胡端;郑余朝;朱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曾克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承压 隧道 底部 结构 排水 体系 | ||
1.一种可承压的隧道底部结构排水体系,隧道内设有中央排水沟(7),隧道两侧各设一个排水侧沟(6),其特征在于:将可承压透水材料(19)预埋在隧道内形成连通中央排水沟(7)与排水侧沟(6)的横向排水通道(9),所述横向排水通道(9)间隔设有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承压的隧道底部结构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仰拱,在中央排水沟(7)下方预埋可承压透水材料(19)形成竖向排水通道(10),所述竖向排水通道(10)间隔设有多个,所述中央排水沟(7)底部间隔设有多个进水口,所述竖向排水通道(10)一端伸出仰拱,竖向排水通道(10)另一端与中央排水沟(7)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口设有单向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承压的隧道底部结构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拱墙,所述拱墙包括从外至内设置的初期支护(1)、防水层(3)和二次衬砌(4),所述初期支护(1)与防水层(3)之间间隔设有环向排水盲管(2),所述环向排水盲管(2)的两端分别连接纵向排水盲管(8),所述纵向排水盲管(8)的管壁上间隔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横向排水盲管(5)连通排水侧沟(6),所述纵向排水盲管(8)高于中央排水沟(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承压的隧道底部结构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承压透水材料(19)为织物,所述织物多层叠置或卷成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承压的隧道底部结构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承压透水材料(19)为绳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承压的隧道底部结构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承压透水材料(19)的两端均设置有螺栓钢套管端头固定装置(11),所述螺栓钢套管端头固定装置(11)包括套管和中心固定螺栓(15),所述套管包括上环(24)和下环(25),所述上环(24)和下环(25)左端和右端均轴向设有套管侧向翼板(18),所述上环(24)的套管侧向翼板(18)与下环(25)的套管侧向翼板(18)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环(24)和下环(25)的尾端径向设有套管尾部翼环(13),所述可承压透水材料(19)的端部嵌套在套管之中并伸出套管尾部,所述中心固定螺栓(15)径向穿过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承压的隧道底部结构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装置包括压缩弹簧(21)和用于盖住进水口的活动盖板(23),所述活动盖板(23)的一侧与中央排水沟(7)转动连接,所述活动盖板(23)位于进水口上方,所述压缩弹簧(21)一端与中央排水沟(7)的顶板(20)连接,压缩弹簧(21)另一端与活动盖板(2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承压的隧道底部结构排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承压透水材料(19)的直径为100mm,相邻两个横向排水通道(9)间距5m-50m,相邻两个竖向排水通道(10)间距5m-5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45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井排水潜水泵移动车
- 下一篇:一种用于富水类土质隧道掌子面的排水钢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