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泥输料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3798.0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6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卫晓勇;王鑫;马洪利;任铁钺;朱斌;陈志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九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2 | 分类号: | F16L1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4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泥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泵车的管道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水泥输料管道。
背景技术
小型泵车是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其由泵体和输送管组成。按结构形式分为活塞式、挤压式、水压隔膜式。小型泵车是由如下组成的:泵体装在汽车底盘上,再装备可伸缩或屈折的布料杆。
在建筑楼层中向铺设有钢筋网架的楼层地基基础浇筑混凝土时,启动小型泵车并将输送管抬高至楼层地基基础上方,在开启泵体,泵体将混凝土抽到输送管内,然后工作人员双手扶着输送管并推动以控制着输送管的管口朝向,使得输送管向基础不同的区域输送混泥土,由于输送管由橡胶材料制成,其具有较大的重量,因此不容易推动;期间工作人员仅仅通过双手扶着输送管,在持续操作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手臂酸痛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泥输料管道,工作人员双手推动导流管道时,弹性件在导流管道的挤压下易于形变,达到工作人员手臂不容易产生酸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泥输料管道,包括具有出料口的管道本体,所述管道本体外位于出料口处设置为锥形部,所述锥形部套接有导流管道,所述导流管道与锥形部的锥形面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道本体的出料口设置为锥形部,锥形部套接导流管道后,出料口内的混凝土可流入到导流管道内,由于在锥形部的锥形面与导流管道之间设置了弹性件,当工作人员双手推动导流管道时,弹性件在导流管道的挤压下具有易于形变的特性,达到工作人员手臂不容易产生酸痛的目的;工作人员控制导流管道进而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均匀地浇注混凝土,而在大范围内均匀浇注混凝土,则仍是需要小型泵车先将管道本体驱动到一定的位置。
作为优选地,所述锥形部向内穿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入锥形部内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紧固帽,所述弹性件连接于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连接在紧固件上,当紧固帽从紧固件上拆卸下来后,紧固件能够从锥形部上脱离,然后弹性件也就能够从锥形部上脱离下来,实现了弹性件可拆卸连接于锥形部。
作为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有安装套,所述紧固件穿设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受限于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紧固件从锥形部上脱离后,弹性件上的安装套沿紧固件轴向移动可以从紧固件上脱离下来,进而弹性件也能够从紧固件上拆卸下来,提高弹性件与紧固件之间的灵活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固定连接有钩状部,所述钩状部勾接于导流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弹性件与导流管道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
作为优选地,所述导流管道内设有套接环,所述钩状部勾结于套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上推动导流管道时,导流管道内的套接环能够从钩状部中脱离出,接着可以从管道本体上取下来,具有拆装容易的特点。
作为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拉簧一端固定有所述安装套,所述拉簧另一端设有所述钩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簧两端自带有挂钩,一端挂钩固定连接安装套,另一端挂钩当作钩状部,因此具有容易制作的优点。
作为优选地,所述导流管道外设有两个握持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扶持,增大与管道本体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驱动管道本体时产生打滑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工作人员双手扶着导流管道外的握持部,然后推动导流管道时,弹性件受到挤压后能过较为容易地发生形变,因而工作人员手臂不容易产生酸痛;而且采用拉簧和套接环勾接的形式进行管道本体与导流管道之间的连接,具有安装快速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连接小型泵车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管道本体与导流管道脱离后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其中一弹性件从管道本体上拆卸下来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管道本体;2、锥形部;3、出料口;4、导流管道;5、拉簧;51、挂钩;6、紧固件;7、紧固帽;8、安装套;9、套接环;10、握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九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九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37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带增强波纹管
- 下一篇:可成型的基于氨基塑料树脂的涂料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