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3356.6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1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6/10;B01D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9 | 代理人: | 曹军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气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空气净化器也在各种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的空气净化设备中许多都设置有水箱,空气通过水箱过滤能够得到进一步地净化,并具有加湿功能。然而,现有技术的水洗式空气净化设备,一般是通过冷水水浴过滤,其加湿功能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通过热水水浴从而让空气加湿、加热。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过滤网组件与空气泵,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水过滤机构,所述水过滤机构包括有过滤水箱,设置在过滤水箱内的紫外线灯,设置在过滤水箱内下端的加热丝,设置在壳体上端的补水箱,及设置在过滤水箱内的自动补水组件,所述空气泵通过抽气管与排气管分别与过滤网组件及过滤水箱连通,所述过滤水箱的上端通过出气管与出气口连通,所述补水箱通过补水管与过滤水箱连通,所述自动补水组件能够控制补水管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补水组件包括设置在补水管内的锥形塞与支撑环,及设置在过滤水箱内的浮球,所述支撑环固定设置在补水管的内壁上,所述锥形塞与支撑环相匹配,所述锥形塞的上端通过弹性件连接在补水管内,所述浮球一端固定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中部转动连接在过滤水箱上,所述支撑轴远离浮球的一端穿过补水管的侧壁并通过柔线与锥形塞下端连接,所述浮球移动能够控制锥形塞与支撑环闭合并封闭补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的出口位于过滤水箱内底部,并位于加热丝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最高处的高度大于出气管的入口高度,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补水管出口距离过滤水箱底部的高度小于排气管出口的高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在过滤水箱内设置加热丝,空气经过过滤水箱中的热水水浴,受热更加充分,湿度更大,适用于干燥寒冷的冬季,满足了使用者需求;在过滤水箱上方设置补水箱,并设置有自动补水装置,能够自动对过滤水箱中的水进行补充,并防止溢流,使得过滤水箱中的水位始终保持在适当位置,保证了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功能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在A处的放大图。
其中,1为壳体,11为进气口,12为出气口,2为过滤网组件,21为初级过滤网,22为有害气体过滤网,23为活性炭过滤网,3为空气泵,31为抽气管,32为排气管,321为单向阀,4为水过滤机构,41为过滤水箱,411为排水管,412为出气管,42为紫外线灯,43为加热丝,44为补水箱,441为补水管,45为自动补水组件,451为锥形塞,452为支撑环,453为浮球,4531为支撑轴,4532为柔线,454为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过滤网组件2、空气泵3与水过滤机构4。所述壳体1上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气口11与出气口12,所述过滤网组件2包括依次可拆卸设置在进气口11的初级过滤网21、有害气体过滤网22及活性炭过滤网23,用于初步过滤空气中的杂质及有害气体。
所述水过滤机构4包括有过滤水箱41,设置在过滤水箱41内的紫外线灯42,设置在过滤水箱41内下端的加热丝43,及设置在壳体1上端的补水箱44。所述空气泵3设置在进气口11与过滤水箱41之间,空气泵3通过抽气管31与排气管32分别与过滤网组件2及过滤水箱41连通,所述排气管32的出口位于过滤水箱41内底部,所述过滤水箱41的上端通过出气管412与出气口12连通。所述过滤水箱41下端设置有排水管411,所述排水管411凸出于壳体1外,用于排出过滤水箱41内的水。所述过滤水箱41呈细长型,在保证空气与水充分接触的同时,减少过滤水箱41内的水量,提高加热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3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噪音新型推进器
- 下一篇:智能车辆安全通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