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罩光学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3211.6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3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有同;蔡昀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采资新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3/00 | 分类号: | F21V3/00;F21V3/04;F21V5/00;F21V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1 | 代理人: | 郑玉洁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组件,尤指一种既可增加流明,又可降低眩光值的光罩光学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灯具因其光源(例如灯泡、灯管或LED)的发光面积小而刺眼并会产生强烈的眩光,为了能够改善此重大缺点,传统灯具均以格栅结构来阻隔人眼和点光源,借此以降低眩光值,然而,使用格栅结构的方式,仍然会产生残余的低眩光。
并且,为解决上述的缺点,市面上售有可以降低眩光的灯罩结构,其技术在于,在原有灯罩上涂抹一层阻光粉等涂料,用以阻挡眩光产生,虽然此结构可降低眩光产生,却会大幅降低原有灯光的亮度。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故而开发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既可增加流明,又可降低眩光值的光罩光学组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罩光学组件,其可有效用于降低照明时所产生的眩光问题(尤其是低眩光),且同时可维持原有亮度。
为达上述的目的,其技术手段在于该光罩光学组件包括:一透明塑料材料的光学组件;其中,该光学组件具有一入光面以及一与该入光面彼此相反设置的出光面,其中,该出光面上设有多个微米格栅结构,这些微米格栅结构包括一第一斜面、一第二斜面以及一平面,该平面设于该第一、二斜面间;借此,使用时,该第一斜面、第二斜面可折射部分自一光源所射出的一直下式光源,并形成一循环光源在该微米格栅结构中循环,该循环光源会与该直下式光源整合,再一并射出该光学组件,借由光源整合可增加射出的流明,且在侧向光与正向光彼此循环消长之下,可将光线集中到中央来利用,进一步达到降低眩光值的功效。
其中,该光学组件为选自透光度60%以上的透明塑料材料,经压出或射出成形。
其中,该第一斜面与该第二斜面所形成的夹角角度为70°至100°。
其中,每一微米格栅结构的宽度为1mm至3mm,高度为0.35mm至 1.05mm,而该平面的宽度为0.15mm至0.85mm,该凹陷部下凹的深度为 0.02mm至0.08mm。
其中,该入光面为平面,或为相对每一微米格栅结构具有一凹陷部的弧形结构。
其中,该微米格栅结构的格栅形状为四角状或六角状。
其中,当该光源自该入光面射出时,其光的穿透率为30%至55%。
其中,当该光源自该出光面射出时,其穿透率为80%至100%。
其中,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可为AG雾化面,借以遮住到该光学组件后方的灯管。
其中,该光源可自该光学组件的侧边射入,并通过一透明塑料材料的导光板,将侧入的该光源转成该直下式光源射入该入光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既可增加流明,又可降低眩光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光学组件
100 入光面
1001凹陷部
101 出光面
11微米格栅结构
111 第一斜面
112 第二斜面
113 平面
20光源
21直下式光源
22循环光源
30导光板
W1第一宽度
W2第二宽度
H1第一高度
H2第二高度
θ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罩光学组件,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罩光学组件包括:一光学组件10,其中,该光学组件10为利用透明塑料材料压出或射出成形,且穿透力达60%以上,其中,透明塑料材料可为PS、PC、 PP、亚克力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采资新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采资新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3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蜡烛灯
- 下一篇:一种LED灯杯及应用该灯杯的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