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化内科用异物钳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2980.4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3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仁哲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范光晔 |
地址: | 15007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化 内科 异物 | ||
消化内科用异物钳,它涉及一种异物钳,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异物钳。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消化内科用异物钳夹持头部开合角度小,操控精度差,且经常发生滑脱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软管、异物夹持组件和操控组件,所述异物夹持组件安装在软管的前端,所述操控组件安装在软管的后端,所述异物夹持组件与所述操控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异物钳,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异物钳,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异物钳是消化内科常用的医疗器械,它主要用于辅助医生从患者的消化器官内取出异物,以及辅助医生对患者的消化器官内部进行检查。现有消化内科用异物钳夹持头部开合角度小,操控精度差,且经常发生滑脱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消化内科用异物钳夹持头部开合角度小,操控精度差,且经常发生滑脱现象的问题,进而提出消化内科用异物钳。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软管、异物夹持组件和操控组件,所述异物夹持组件安装在软管的前端,所述操控组件安装在软管的后端,所述异物夹持组件与所述操控组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夹持头均能够进行0到90度的旋转,大大拓展了两个夹持头之间的开合角度;2、本实用新型操控精度高,能够对两个夹持头的开合角度及两个夹持头的倾斜角度进行精确控制,使医生能够迅速将患者消化器官内的异物夹住并取出;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夹持头的内侧面设置防滑硅胶,有效的避免了滑脱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消化内科用异物钳包括软管1、异物夹持组件和操控组件,所述异物夹持组件安装在软管1的前端,所述操控组件安装在软管1的后端,所述异物夹持组件与所述操控组件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消化内科用异物钳的异物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头2、第二夹持头3、夹持头安装底座4、第一夹持头旋转轴5和第二夹持头旋转轴6,夹持头安装底座4插装在软管1的前端内,第一夹持头2和第二夹持头3并排设置在夹持头安装底座4的正面,且第一夹持头2的根部端通过第一夹持头旋转轴5与夹持头安装底座4的正面转动连接,第二夹持头3的根部端通过第二夹持头旋转轴6与夹持头安装底座4的正面转动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消化内科用异物钳的第一夹持头2的内侧面和第二夹持头3的内侧面均设有防滑硅胶层7,防滑硅胶层7的内侧面上设有防滑纹。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消化内科用异物钳的第一夹持头2内侧面的前端设有第一防滑脱齿2-1,第二夹持头3内侧面的前端设有与第一防滑脱齿2-1相配合的第二防滑脱齿3-1。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消化内科用异物钳的操控组件包括操控底座8、第一主动滑轮9、第二主动滑轮10、第三主动滑轮11、第四主动滑轮12、第一主动滑轮轴13、第二主动滑轮轴14、第一从动滑轮15、第二从动滑轮16、第三从动滑轮17、第四从动滑轮18、第一钢丝绳19、第二钢丝绳20、第三钢丝绳21和第四钢丝绳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仁哲,未经刘仁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29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化内科用活检钳
- 下一篇:取暖充气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