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拉力型桩土变形协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1039.0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4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秦效启;黄炜;黄奎生;何庆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科思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4 | 分类号: | E02D27/14;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力 型桩土 变形 协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软土地基复合桩基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拉力型桩土变形协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桩变形调节器依赖于基础沉降的计算,直接对土体承载进行设计控制。但这种方式受限于目前对土体基床系数等重要参数无法精确测定的技术瓶颈,仍然不能较为准确的设计土体和桩在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比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受荷易于控制的拉力型桩土变形协调器,在复合桩基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桩受荷的准确控制来实现对土受荷达到但不超出设计目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拉力型桩土变形协调器,包括外筒、推杆、延性板、传力端板、传力挂件;所述的外筒为一个一端敞开的筒形构件,传力挂件扣接在外筒的敞开端口上,传力端板间隙套置在外筒的内腔,延性板套置在外筒的内腔且延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传力挂件内底面和传力端板上;所述的推杆穿过传力挂件中部的通孔穿入外筒内,推杆的穿入端顶靠在传力端板上。
所述的外筒的内腔截面呈正方形,推杆的截面呈正方形且与外筒的内腔截面相应;所述的延性板有四块,分别位于在推杆的四个侧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外筒、推杆、延性板、传力端板、传力挂件,延性板套置在外筒的内腔且延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套置传力挂件内底面和传力端板上,通过计算调整延性板(低屈服点钢)的板厚、板宽,使各吨位设备的压力-位移曲线满足特定反应谱线,具有土受荷易于控制的优点。使得本实用新型在复合桩基使用过程中,通过对桩受荷的准确控制来实现对土受荷达到但不超出设计目标的目的。非软土地基能够使用复合桩基,从而达到节省桩数、降低基础造价、缩短建筑施工工期的目标。复合桩基计算中桩、土受荷分担比例不受场地复杂程度影响,不依赖于对基础沉降的“估算”准确,提升建筑地基安全可靠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拉力型桩土变形协调器,包括外筒1、推杆2、延性板3、传力端板4、传力挂件5。
所述的外筒1为一个一端敞开的筒形构件,传力挂件5扣接在外筒1的敞开端口上,传力端板4间隙套置在外筒1的内腔,延性板3套置在外筒1的内腔且延性板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传力挂件5内底面和传力端板4上;所述的推杆2穿过传力挂件5中部的通孔穿入外筒1内,推杆2的穿入端顶靠在传力端板4上。
本实用新型的外筒1与推杆2的截面形状是相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外筒1与推杆2的截面形状皆为正方形,即:
所述的外筒1的内腔截面呈正方形,推杆2的截面呈正方形且与外筒1的内腔截面相应。所述的延性板3有四块,分别位于在推杆2的四个侧面且四块延性板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传力挂件5内底面和传力端板4上。
需要说明的是,外筒1与推杆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圆形等其它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外力施加在推杆2上,推杆2作用力给传力端板4,延性板3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拉伸。
如图3、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拉力型桩土变形协调器10使用时,拉力型桩土变形协调器10安装在承台20与桩3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1.1 通过计算调整延性板3(低屈服点钢)的板厚、板宽,使各吨位设备的压力-位移曲线满足特定反应谱线。
1.2 按反应谱,复合地基受力过程中,在基础小沉降范围,桩30受荷迅速达到协调器设备的指定吨位,而后桩受荷缓慢增加,基础位移加大,土受荷快速增大。
1.3 桩30和土总受力达到设计指定,采取相应措施后拉力型桩土变形协调器10退出工作,后续增加荷载由桩30承受。
1.4 全过程桩30受荷明确可控,在总荷载一定的情况下,土受荷相应明确可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科思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科思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10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受压型桩土变形协调器
- 下一篇:一种预制独立基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