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0523.1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8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王宇曦;张昂;关晓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飞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G01N21/03;G01N3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刘阳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容纳待分析检测液体的反应容器,其具有壁体和顶部开口,光线能够穿过该反应容器被接收。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反应容器的滴定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学分析、滴定检测中都会用到反应容器,用于容纳待分析和检测的液体样品。这些容器适用于样品、试剂,而且也适用于实际检测反应。这些容器通常包括壁体和顶部开口,其形状多为常规的圆柱形、锥形等,用于容纳待分析的各种液体。
特别在滴定系统中,反应容器作为反应池,其中包括指示剂、滴定剂和待滴定物。常用的滴定法包括手动滴定和电位滴定,其分别通过肉眼观察和电极间的电压变化来实施滴定终点的判定,反应容器仅仅作为一个容纳液体的容器,其形式和结构不对滴定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使用常规的反应容器即可满足滴定需求。
随着化学分析、滴定测定等领域的不断发展,提出了利用光学来分析反应容器中的液体样品的技术,与之相对应地,需要对现有的常规的反应容器进行改造,以适应光学分析和检测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容器,使其能够适应利用光学分析和检测技术,所述反应容器能够使光路穿过而被接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定系统,该滴定系统包括所述反应容器,利用光学进行滴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应容器,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且相互平行的透光部,使得光路能够穿过所述透光部和容器本体,且在所述透光部的外围设有遮光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透光部之间的距离在2mm-100mm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透光部的厚度在0.1mm-10mm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遮光层为遮光涂料、遮光胶带、遮光织物和遮光板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反应容器壁上还设置有一个附加的透光部,所述透光部在反应容器外壁的一侧粘结有监控气泡的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容器本体上还设有溢流孔,用于使多余的液体溢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容器本体为“L”形,所述透光部水平地布置在容器本体的上壁和底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容器本体为“⊥”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透光部沿竖直方向布置,位于所述容器本体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滴定系统,其中所述滴定系统包括上述反应容器、光源、搅拌装置和滴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应容器不仅能够实现其传统的容纳反应溶液和作为反应器皿的作用,还可应用于光学分析和检测技术手段,满足多样化的技术要求。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反应容器的滴定系统,提出了一种利用光学进行滴定检测的滴定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反应容器的主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反应容器的主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反应容器的主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案的反应容器的主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案的反应容器的主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案的反应容器的主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滴定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实施方案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应理解,以下实施方案仅是举例性的,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还应理解,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不必包括下述实施方案中的所有技术特征,这些技术特征可以有多种组合。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案的一种反应容器,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容器本体1a,所述容器本体上设有一对相对布置的且相互平行的透光部2a,使得光路能够穿过所述透光部2a和容器本体1a,且在所述透光部的外围设有遮光层3a。优选地,所述透光部之间的距离h在2mm-10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所述透光部之间的距离h在5mm-50mm的范围内,最优选地,所述透光部之间的距离h在10mm-20mm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飞,未经王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0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