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感应起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8868.3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6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杜谨言;邓秋林;何辉超;余枭;李洋;贺仁雄;李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1/045 | 分类号: | F42D1/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周丹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起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爆破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感应起爆系统。
背景技术
起爆装置被广泛用于民用爆破领域,其负责引爆雷管进而引爆主体炸药实现远程控制爆破,在爆破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起爆方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非电起爆法,主要通过导爆索引爆雷管;第二类电力起爆法,主要通过电阻丝加热引燃火药或起爆药最终引爆雷管;第三类其他起爆方法。非电起爆方法材料消耗大且操作过程中会出现拒爆的现象,不适宜在有可燃气体区域施爆,传统电力起爆使用电阻丝生热引发起爆药,对环境要求较高,不易在雷雨天气或者静电场附近施爆,并且储存,运输安全性低,为此,提出一种感应起爆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起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感应起爆系统,包括,雷管外壳和高频交流电发生器,所述雷管外壳内腔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填充有加强药和起爆药,所述起爆药中埋有金属柱,所述雷管外壳的右端设有绝缘底座,且所述雷管外壳的右侧外层缠绕有线圈,且所述线圈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夹有金属线夹,所述金属线夹与带有插接头的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插接头与高频交流电发生器上的插接座插接,且所述高频交流电发生器与连接有外部电源的外接导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绝缘底座与雷管外壳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卡接。
优选的,所述绝缘底座与雷管外壳的一端上设有与金属柱大小相匹配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雷管外壳的长度不小于55mm,雷管外壳的内径为6.15-6.35mm。
优选的,所述线圈缠绕在雷管外壳上的匝数为5至8匝,且线圈为直径2mm的绝缘铜线。
优选的,所述金属柱的直径为2mm,长度为5-10mm。
优选的,所述高频交流电发生器的输出电流频率为10-300KHz。
优选的,所述雷管外壳和绝缘底座的材质均为绝缘材料,所述金属柱的材质为镀铬中碳钢,且所述起爆药为热敏性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感应起爆系统,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通过在雷管外壳内设有金属柱,在雷管外壳外壁安装线圈,线圈接通高频交流电产生涡流使金属柱产生热量,并集中于表面瞬间达到高温以引爆起爆药从而达到起爆雷管的目的,电路部分与起爆药完全不接触,并且线路部分采用插接的形式,可单独存放,本装置需要高频交流的感应作用,所以施工场地周边地区的工频电路对金属柱的加热作用极小,避免了雷雨天气、静电以及施爆区域附近工频电路等引起误爆,解决了非电起爆方法和传统电力起爆中的成本和安全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雷管外壳、2.加强药、3.起爆药、4.绝缘底座、5.金属柱、6.线圈、7.导线、8.高频交流电发生器、9.外接导线、10.金属线夹、11.连接片、12.插接头、13.插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88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