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外墙板拼装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7719.5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1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琥;郑敏;钱波;叶三北;杨文;陈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2 | 分类号: | E04F13/072;E04F13/076;E04F1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外墙 拼装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墙板,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外墙板拼装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外墙板施工时效率比较底下,安装时容易产生偏差。
授权公告号为CN20571270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加气混凝土外墙板拼装单元。该实用新型通过将外墙板设置成一块块单元板块拼接的形式连接在一起。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以下问题:该实用新型通过一块龙骨架来同时将多块单元板块连接在一起,当这块龙骨架松动的时候每块原先被龙骨架固定的单板板块都有脱离墙面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外墙板拼装单元,连接更加牢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外墙板拼装单元,包括条板,所述条板的四角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均穿设有与条板固定连接的金属环,所述金属环的一侧设有与金属环固定连接的金属薄管,所述金属薄管的侧面设有多道长孔,所述金属薄管背向金属环的一侧设有与金属薄管固定连接的内螺纹管,所述金属环设有穿过金属环和金属薄管之后与内螺纹管螺纹连接的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栓头与金属环的侧面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安装的墙壁上打孔之后将条板安装在墙壁上,金属薄管和内螺纹管都插入墙壁上的孔中。连接螺栓穿过金属环和金属薄管之后和内螺纹管螺纹配合,由于连接螺栓的螺栓头和金属环抵接,因此在连接螺栓旋紧的时候会把内螺纹管向金属环一侧压,金属薄管由于开有多道长孔因此容易变形,而内侧有连接螺栓顶着,因此只能向外侧变形抵住墙壁。这样每块条板都被牢牢地固定住,即使其中一个金属薄管松动,另外三个也能将条板固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条板的一侧设有宽度为条板厚度一半的内切口,所述条板的另一侧设有宽度为条板厚度一半的外切口,所述内切口和外切口的深度相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条板的两侧分别开内切口和外切口,通过两块条板的内切口和外切口处叠合在一起,使得固定的时候相邻的条板也可以起到相互支撑固定的作用,使得固定更加牢靠。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条板上位于通孔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挡住连接螺栓的挡盖,所述挡盖面向连接螺栓一侧设有避让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通孔处设置凹槽来使得连接螺栓嵌入在凹槽中,然后通过挡盖挡住,这样连接螺栓就不会露在外面影响美观。避让槽则用来避让连接螺栓。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盖与条板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挡盖和条板螺纹连接,使得挡盖连接更加牢靠,不会掉出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盖背向连接螺栓一侧设有手拧凸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挡盖背向连接螺栓一侧设置手拧凸条来方便拧动挡盖。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拧凸条与挡盖贴合端的中部设有穿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穿槽来使得挡盖拧的太紧手拧不动的时候,用长棒穿过穿槽之后通过转动长棒来旋开挡盖。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挡盖的侧面与凹槽内壁贴合处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设有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密封圈来防止清理的墙壁的时候有水进入凹槽中,这样就避免了连接螺栓接触水,防止连接螺栓生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连接螺栓带动内螺纹管向金属环一侧挤压金属薄管来使得金属薄管向外变形顶住墙壁上开的孔的内壁来固定条板;
2、设置挡盖来挡住连接螺栓,使得连接螺栓不会露在外面影响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条板上凹槽处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条板;2、内切口;3、外切口;4、凹槽;5、通孔;6、金属环;7、金属薄管;8、长孔;9、内螺纹管;10、连接螺栓;11、挡盖;12、避让槽;13、嵌入槽;14、密封圈;15、手拧凸条;16、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77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