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6008.6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4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任江;雷天桥;龚洪国;朱启文;任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2 | 分类号: | B23K9/12;B23K9/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手工 钨极氩弧焊 焊枪 导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滚轮引导滚动方向的导轮架,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
背景技术
手工钨极氩弧焊是采用钨棒作为电极, 利用氩气作为保护气体进行焊接的一种气体保护焊接方法。已知的手工钨极氩弧焊工艺是在焊接过程中,没有任何辅助工具,完全靠焊工的手和操作技能来保证焊缝的焊接质量,整个焊接过程直接受到了人的生理波动和外界的干扰,焊接质量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通常焊枪沿焊缝直线运动的准直性程度,以及焊枪的不均匀摆动,均会导致焊缝的平直度、宽窄度、波纹的均匀性产生不利影响,直接降低焊接质量。
因此已知的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接方式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易灵巧、适用性强的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包括焊枪固定单元和行走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焊枪固定单元设有焊枪固定环,固定环为金属圆环,金属圆环直径适合活动插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喷嘴,金属圆环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容置相匹配的螺栓,螺栓用于夹紧金固定环内的焊枪喷嘴;固定环外侧与支撑杆的一端焊接固定,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孔;
所述行走单元设有行走轮,行走轮与轴套连接,轴套中穿设轮轴,轮轴的一端通过螺母与行走轮锁定连接,轮轴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杆的连接孔,且用螺母与支撑杆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其中所述行走轮为金属圆盘。
前述的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其中所述轴套为铜轴套。
前述的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其中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40-50mm。
前述的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其中所述行走轮的直径为30-35mm。
前述的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其中所述螺栓与支撑杆的一端能适当布置在固定环圆周部位上,以不阻碍焊接和遮挡视线为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具有以下优点:
1、导轮架体积小、重量轻,制作简易灵巧、使用方便灵活、安装简单轻巧,现场焊接施工适应性强,便于工程施工推广使用;
2、焊接质量好,焊接平焊、角焊缝时效果更佳;
3、能够有效地克服操作人员的生理波动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焊枪导轮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中:1螺栓,2固定环,3支撑杆,4轮轴,5行走轮,6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包括焊枪固定单元和行走单元。
现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焊枪导轮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如图所示,所述焊枪固定单元设有焊枪固定环2,固定环为金属圆环,金属圆环直径适合活动插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杆体,金属圆环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容置相匹配的螺栓1,螺栓用于夹紧金固定环内的焊枪杆体;固定环2外侧与支撑杆3的一端焊接固定,支撑杆3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螺栓1与支撑杆3的一端能适当布置在固定环2圆周部位上。螺栓1与支撑杆3的一端可以在固定环2上对应布置,或者可以在固定环2成圆周90度布置。所述支撑杆3的长度为50mm。
所述行走单元设有行走轮5,行走轮与轴套6连接,轴套为铜轴套。轴套中穿设轮轴4,轮轴的一端通过螺母与行走轮锁定连接,轮轴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杆3的连接孔,且用螺母与支撑杆连接固定。所述行走轮5为金属圆盘,其直径为35mm。
本实用新型用于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使用方法:将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喷嘴插入固定环2,且用螺栓1夹紧固定,操作人员手持焊枪,让行走轮5根据焊接需要轨迹滚动就能轻松进行焊接作业。手工钨极氩弧焊的焊枪导轮架使用时,还可根据焊接需要在固定环与支撑杆3的焊接端之间安装间距调整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60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落料互换装置
- 下一篇:截骨调节模块及截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