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老年科辅助行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1769.2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21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燕;郭烽;杨锦;宁玉萍;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燕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老年 辅助 行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老年科辅助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老年科的患者需要经常走动,以提高身体机能,避免身体僵硬,现有的方式是在墙壁上安装扶手,患者通过扶手进行行走,由于扶手是被固定安装在墙壁上,并且是单根设置的,因此患者在行走时,需要将腰部扭曲,对于年纪大的患者而言,长时间扭曲腰部会造成腰部的严重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老年科辅助行走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老年科辅助行走装置,包括两根呈前、后对称设置的支架杆,两根所述支架杆平行设置,在两根所述支架杆之间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前、后侧面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个端部,在所述端部内配合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横向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配合所述支架杆,所述座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一端部内配合有L形的管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管部之间配合有螺丝,所述管部的右侧活动安插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横向贯穿所述管部,所述管部的外壁处具有固定所述调节杆用的手拧螺丝,所述调节杆的右端设置有L形的第一管部,所述第一管部远离所述调节杆的那一端垂直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部内固定设置有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管部的外壁处设置有固定所述第一调节杆的第一手拧螺丝,所述第一管部的上端纵向设置有套管,在所述套管的两端配合有把手杆,所述把手杆具有两个插部,所述插部安插至所述套管内,所述插部与所述套管之间固定连接,在所述座板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竖向安插有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的杆身上设置有靠板,所述靠板垂直设置,所述固定套与所述第二调节杆之间配合有第二手拧螺丝。
优选地,在所述座板的顶部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与所述座板之间胶合固定,通过设置软垫可以增加柔软度,避免造成患者臀部疼痛,特别是部分臀部患有疾病的患者,通过设置软垫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舒适度。
优选地,所述靠板靠近所述座板的那一侧面位置处设置有腰靠,通过设置垂直的靠板,使得患者可以竖直腰部,训练患者的腰部能力,腰靠可以在患者的腰部实现有效支撑。
优选地,在所述调节杆的杆身上活动配合有海绵套,所述海绵套的长度为20cm-30cm,通过设置海绵套,当患者突然无法站立时,可以保护患者的裆部,避免裆部与调节杆之间的硬性接触。
优选地,在所述把手杆的杆身上设置有吸汗套,所述吸汗套为棉质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使用时,患者站立在两根支架杆之间,裆部位于调节杆的上方,双手把持把手杆进行平直行走,无需扭曲腰部,避免对腰部造成损伤,在患者行走过程中需要带动座板,因此可以提高患者的训练量,增加身体训练效果,在患者疲劳时,可以通过座板进行就坐,方便休息,在无专人看护的情况下也可进行训练,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把手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燕,未经张晓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17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