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1003.4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04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洪荣东;洪扁东;洪永远;洪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荣东 |
主分类号: | F16K3/08 | 分类号: | F16K3/08;F16K27/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6 | 代理人: | 吴清珠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输送液体的控制构件,尤其涉及了一种水龙头。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与龙头主体焊接或螺纹连接的阀芯座、设置在阀芯座内的阀芯,龙头主体一般均为三通管,部件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工序较多;另外现有的水龙头均是采用树脂砂芯铸造或红冲热锻工艺,铸造或热锻方式的水龙头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噪音污染,其耗电程度高,水龙头成型后还需要进行打磨抛光等工艺,会造成粉尘污染,属于高碳高污染加工;铸造时砂气孔需反复补焊,制作出来的工件不良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部件较多、制造工艺繁琐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制造工艺简单的水龙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龙头主体内部自上而下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出水腔室、芯轴腔室、第一腔室、第二腔室、进水腔室,龙头主体上沿径向方向设有用于安装开关把手的把手安装孔,把手安装孔与芯轴腔室相通;还包括设置在芯轴腔室内的通水旋转芯轴、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的第一精密陶瓷、设置在第二腔室内的第二精密陶瓷、设置在进水腔室内的进水压盖、插入把手安装孔且与通水旋转芯轴连接的开关把手。
作为优选,进水压盖与龙头主体之间通过螺纹锁紧。
作为优选,进水压盖上设有进水通孔,第二精密陶瓷上设有与进水通孔相通的进水口,通水旋转芯轴与第一精密陶瓷卡接,第一精密陶瓷与第一腔室之间具有第一空隙,通水旋转芯轴上设有与第一空隙相通的孔道,旋转第一精密陶瓷,实现水流的开启与关闭。
作为优选,进水压盖通过螺纹连接有进水管,出水腔室内嵌入出水弯管。
作为优选,龙头主体采用机床对棒材沿轴向进行铣孔而成。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龙头主体直接采用机床对实心的棒材进行铣孔加工,铣出相互连通的进水腔室、第一腔室、第二腔室、芯轴腔室、出水腔室,通水旋转芯轴直接设置在龙头主体内,无需额外加工制作芯轴座,其减少了芯轴座的设置,结构简单,制作工序少,生产周期短;采用机床直接铣孔,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生产工具占用空间小,铣孔后产品不需要再抛光,因此不会产生粉尘,较为环保;制作出来的龙头本体为一体式,精度更高,品质更稳定,产品经机床加工后即成型,使用寿命更长,解决传统的制造加工工艺复杂、使用寿命不稳定的缺陷;另外龙头主体直接通过实心的棒材经铣孔而成,其侧壁厚度较厚,同一径向截面侧壁厚度均等,可承受水压能力较强,能够有效避免水中沙粒对龙头主体冲刷造成的安全隐患。整体结构不需要焊接,避免了气孔和不牢固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部件的组合状态部分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精密陶瓷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龙头主体、2—开关把手、3—通水旋转芯轴、4—第一精密陶瓷、5—第二精密陶瓷、6—进水压盖、7—出水腔室、8—芯轴腔室、9—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11—进水腔室、12—把手安装孔、13—进水通孔、14—进水口、15—第一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水龙头,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龙头主体1,龙头主体1采用机床对棒材沿轴向进行铣孔而成,棒材选用实心棒材。龙头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棒材采用A级铜棒材或无铅棒材或不锈钢棒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荣东,未经洪荣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1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