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活垃圾除湿热解气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0485.1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8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康俊;汪乐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超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04;F23G5/24;F23G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2 | 代理人: | 胡静 |
地址: | 334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垃圾 湿热 解气 化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生活垃圾除湿热解气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生活垃圾热解气化通常在固定床、流化床、旋转窑等设备内完成,热解可燃气体从垃圾上方引出,垃圾中的水分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汽混入热解气中,导致可燃气体热值低,二次燃烧室温度上不去。为了满足二次燃烧温度大于850℃的环保要求,需投入辅助燃料,增加了垃圾处理成本,限制了生活垃圾热解焚烧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关专利有中国专利CN2811769Y“一种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焚烧炉”、中国专利CN101845327A“垃圾气化净化反应炉”、中国专利CN2898620Y“立转炉式生活垃圾裂解气化焚烧炉”以及中国专利CN101705114A“一种回转窑熔融气化生活垃圾制取可燃气的方法”,其共同特征是垃圾热解气化都是在一个腔体内完成的,垃圾干燥、热解、氧化、还原等过程,无明显界线的依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活垃圾除湿热解气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生活垃圾除湿热解气化装置,包括垃圾处理塔、冷凝除湿器、高温空气预热器、低温空气预热器和鼓风机,所述垃圾处理塔沿纵向向下依次设有干燥热解室、热解气化室和焙烧室,所述干燥热解室内沿纵向向下依次设有干燥热解进风管和干燥热解室旋转炉条,所述干燥热解进风管通过高温空气预热器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所述热解气化室内沿纵向向下依次设有热解气化进风管和热解气化室旋转炉条,所述热解气化进风管通过低温空气预热器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所述焙烧室的底部设有出渣室,所述焙烧室内设有焙烧室进气管,所述焙烧室进气管与所述鼓风机相连,所述干燥热解室的上端设有垃圾进料口,所述干燥热解室的一侧设有湿烟气出口,所述湿烟气出口与冷凝除湿器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冷凝除湿器的出气口与设于焙烧室一侧的湿烟气进口相连,所述热解气化室的一侧设有热解气化气体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渣室的出口连接有除渣机,所述出渣室内设有出渣炉排,底部设有出渣室灰斗。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除湿器通过冷却水流量调节阀和冷却水泵连接有凉水塔。
进一步的,所述高温空气预热器与干燥热解进风管之间的管道上、所述低温空气预热器与热解气化进风管之间的管道上以及所述鼓风机与焙烧室进气管之间的管道上均设有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调节炉条旋转速度,可以控制生活垃圾在该空间停留的时间,使装置适应生活垃圾水分、热值的变化,提高处理效率;
2、减少了热解气中水分的同时又增加了热解气的热值,同时因为水蒸汽对热解气化料层温度的调节,可以减少热解气化室旋转炉条上料层结焦的风险,还可以降低灰渣中的含碳量;
3、使本实用新型装置能够处理含水率大于60%的生活垃圾,进一步的,可以推广到水处理污泥的热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活垃圾除湿热解气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垃圾进料口;2-干燥热解室;3-热解气化室;4-焙烧室;5-出渣室;6-除渣机;7-出渣室灰斗;8-出渣炉排;9-焙烧室进气管;10-热解气化进风管;11-干燥热解进风管;12-热解气化气体出口;13-调节阀;14-干燥热解室旋转炉条;15-热解气化室旋转炉条;16-高温空气预热器;17-低温空气预热器;18-鼓风机;19-湿烟气出口;20-湿烟气进口;21-冷凝除湿器;22-进气口;23-出气口;24-除湿器冷却水进口;25-除湿器冷却水出口;26-除湿器凝结水出口;27-凉水塔;28-冷却水泵;29-冷却水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超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超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04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