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产鱼苗孵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9296.2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0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温丽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丽娥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8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鱼苗 孵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产鱼苗孵化器,属于水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中常常采用孵化池来繁殖幼苗,在繁殖过程中需定期向孵化池内投放饵料,以促进幼苗的成长。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0420072269.2的一种水产鱼苗孵化器,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鱼苗孵化器,其包括孵化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器本体内设置有凹坑,凹坑内设置有排水管;孵化器本体内安装有过滤器,过滤器的一端密封安装在凹坑内,另一端设置在孵化器本体内的液面以下;过滤器内包裹有与外界气源相连接的进气管;所述孵化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生化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既可对孵化器内的水进行过滤处理,降低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浓度,改善孵化器内的水质,又可防止鱼苗随水一起排出,同时还可以向孵化器水体补充氧气。但该实用新型水产鱼苗多时,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水含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鱼苗孵化器,以解决水产鱼苗多时,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水含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产鱼苗孵化器,其结构包括阀门、出水管、支架、锥筒、筒体、控制器、增氧装置、第一气管、第二气管、生化过滤器、过滤器、水含氧量传感器,所述阀门与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与锥筒固定连接,所述锥筒与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筒体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筒体与增氧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增氧装置与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水含氧量传感器固定连接,所述锥筒与过滤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器与第一气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管与生化过滤器固定连接,所述生化过滤器与筒体固定连接,所述增氧装置由增氧管、第一导管、第二导管、手动增氧器、自动增氧器组成,所述自动增氧器与第一导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管与增氧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由手动增氧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增氧器与控制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增氧管由第一微孔增氧管、第三导管、第二微孔增氧管、第三微孔增氧管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孔增氧管与第三导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管的中间与第二微孔增氧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管的右端与第三微孔增氧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管与第一导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为海绵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生化过滤器能够改善孵化器内的水质。
本实用新型设有增氧装置,能够为孵化器增加水含氧量,保证孵化器中水含氧量的足够,有利于繁殖幼苗,能够自动和手动进行切换,保证供氧不间断。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鱼苗孵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鱼苗孵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增氧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阀门-1、出水管-2、支架-3、锥筒-4、筒体-5、控制器-6、增氧装置-7、第一气管-8、第二气管-9、生化过滤器-10、过滤器-11、水含氧量传感器-12、增氧管-701、第一导管-702、第二导管-703、手动增氧器-704、自动增氧器-705、第一微孔增氧管-706、第三导管-707、第二微孔增氧管-708、第三微孔增氧管-70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丽娥,未经温丽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92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