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街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8266.X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9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袁风琴;王玉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市华迪消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2 | 分类号: | G01F1/32;G01F1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街传感器结构,具体涉及涡街传感器的旋涡发生体结构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涡街传感器,又称涡街流量仪表,是根据卡门涡街理论,利用了流体的自然振动原理,以压电晶体或差动电容作为检测部件而制成的一种速度式流量仪表。涡街传感器是由设计在流场中的旋涡发生体、检测探头及相关的电子线路等组成。当液体流经三角柱形旋涡发生体时,它的两侧就成了交替变化的两排旋涡,这种旋涡被称为卡门涡街,这些交替变化的旋涡就形成了一系列替变化的负压力,该压力作用在检测深头上,便产生一系列交变电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转换、整形、放大处理后,输出与旋涡同步成正比的脉冲频率信号。
涡街传感器通过旋涡发生体产生旋涡,旋涡发生体一般由中心轴固定叶片,液体粘度大时,处于中心位置的中心轴容易被粘液中的杂质堵塞,无法动作,这就需要经常拆卸旋涡发生体,造成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街传感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涡街传感器需要经常拆卸旋涡发生体,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涡街传感器,包括表体;表体内孔端部安装有旋涡发生体;旋涡发生体包括内圈、外圈、环形固定框和叶片;内圈和外圈同心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设置有叶片,叶片两端分别固定于内圈和外圈上;环形固定框内侧有环形的凹槽,环形固定框固定于表体内孔端部,外圈设置于环形固定框内,外圈的外缘与环形固定框内侧的凹槽形成旋转式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旋涡发生体的叶片固定于内外圈上,中心位置的内圈有孔,液体中的杂质顺着孔流动,不容易堵塞。外圈与环形固定框的凹槽配合,实现叶片的旋转。整体拆卸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旋涡发生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放大图。
图中符号说明:表体1,放大器2,连杆3,检测体4,旋涡发生体5,内圈6,外圈7,环形固定框8,叶片9,安装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涡街传感器,包括表体1、放大器2、连杆3和检测体4,表体1内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放大器2、连杆3、检测体4和旋涡发生体5,连杆3上端竖直连接放大器2,连杆3下端竖直连接检测体4;检测体4插装于连杆3正下方的旋涡发生体5中;该结构与现有技术传感器结构相同。
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表体1内孔端部安装有旋涡发生体5;旋涡发生体5包括内圈6、外圈7、环形固定框8和叶片9;内圈6和外圈7同心设置,在内圈6和外圈7之间设置有叶片,叶片两端分别固定于内圈6和外圈7上;环形固定框8内侧有环形的凹槽,环形固定框8固定于表体1内孔端部,环形固定框8外表面设置有一到二个安装孔,安装孔中可以设置螺钉将环形固定框固定在表体1上;外圈7设置于环形固定框8内,外圈7的外缘与环形固定框8内侧的凹槽形成旋转式配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市华迪消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市华迪消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82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