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制釜冷冻盐水的循环输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7929.6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6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吾;曹成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瑞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3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制 冷冻 盐水 循环 输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具体是一种精制釜冷冻盐水的循环输出结构。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在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领域应用广泛,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因反应需要而采用人工加热或因反应物之间的反应而散发出的热量积存在反应釜内,致使反应釜在反应后多为高温状态,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处理,目前的反应釜降温大都采用风冷进行,通过自然风或工业风扇使得空气流通将热量带走,其散热效率较低,也有采用通过往加热套内打入低温冷却液进行冷却的,但是因加热套为处于反应釜的外壁位置,热量仅能通过釜壁进行散发,虽然较风冷散热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效率仍在偏低,而且其与加热时用的高温导热油共用一个加热套,在实际操作时比较麻烦,在切换时需将其中一种导热油完全排尽方可,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制釜冷冻盐水的循环输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制釜冷冻盐水的循环输出结构,包括釜体和搅拌轴,所述釜体上端设有加料阀,釜体下端中心处设有出料阀,釜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搅拌轴转动连接在釜体上端中心处,搅拌轴与固定连接在釜体上端的减速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支柱一侧固定连接有冷却箱,冷却箱侧壁包覆有保温套,所述搅拌轴为空心管状结构,搅拌轴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组同为空心结构的搅拌臂,搅拌臂上下端均与搅拌轴连通,搅拌轴下端与旋转管接头Ⅰ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管接头Ⅰ固定焊接在固定套管内,固定套管固定连接在釜体内,固定套管左端固定嵌设在釜体釜壁内且右端从釜体内伸出,固定套管内还设有回液管,回液管一端与旋转管接头Ⅰ固定连接,另一端经固定套管引出釜体且与冷却箱上端连通;所述搅拌轴上端与旋转管接头Ⅱ固定连接,旋转管接头Ⅱ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在釜体上端,旋转管接头Ⅱ另一端与真空油泵的输出口管道连接,真空油泵的输入口与冷却箱侧壁下端管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箱内填充有冷冻盐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箱上设有加液口和排液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臂的横杆部分为倾斜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套管为圆管结构或三菱柱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冷却介质的冷却位置从釜体侧壁转移到釜体内部的搅拌叶片上,因搅拌叶片遍布釜体内大半区域,且转动搅拌时可使得冷却介质与内部绝大部分物料能够充分接触,提升了冷冻盐水的热量吸收率,有效提升了冷却效率;冷却回路与加热油路为独立运行,互相之间不影响,操作方便,整体反应冷却效率高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精制釜冷冻盐水的循环输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精制釜冷冻盐水的循环输出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瑞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瑞达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79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搅拌釜的循环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碱性还原釜的催化物料添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