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用铜线清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7541.6 | 申请日: | 2017-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2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锋 |
主分类号: | B08B3/02 | 分类号: | B08B3/02;B08B3/08;B08B1/02;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4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铜线 清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工程用铜线清理设备。
背景技术
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将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具体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
生活中,实用铜线做导线。导电性很好,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等;导热性好,常用来制造须防磁性干扰的磁学仪器、仪表,如罗盘、航空仪表等;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可制成管、棒、线、条、带、板、箔等铜材。
铜线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下易产生铜绿等杂物,不及时清理易影响其导电性、导热性和塑性,进而缩短其使用寿命,这给人们带来损失。
现有的铜线清理设备存在清理不彻底和难以更换清理物件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清理彻底和便于更换清理物件的工程用铜线清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铜线清理设备清理不彻底和难以更换清理物件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程用铜线清理设备。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工程用铜线清理设备,包括有右轴承座、第一皮带轮、工作台、第二皮带轮、左轴承座、第二收卷盘、把手、第二转轴、铜线,平皮带、第一清理装置、第一收卷盘和第一转轴,工作台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左轴承座、第一清理装置和右轴承座,右轴承座上安装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皮带轮和第一收卷盘,第一皮带轮设置在第一收卷盘的下方,左轴承座上安装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把手、第二收卷盘和第二皮带轮,把手与第二转轴螺纹式设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连接有平皮带,平皮带位于第一清理装置的后方,第一收卷盘和第二收卷盘上绕有铜线,铜线穿过第一清理装置。
优选地,第一清理装置包括有电动推杆、食盐水盒、阀门、喷头、海绵、卡套、弹簧和支架,工作台上设置有支架,支架设置在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之间,支架前侧上部下端转动式连接有食盐水盒,支架内顶部转动式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下端与食盐水盒的后侧转动式连接,食盐水盒的下部设置有阀门,食盐水盒的底端连接有喷头,支架前侧下部上端的前后两侧对称并转动式连接有卡套,卡套之间连接有弹簧,卡套的内侧均设置有海绵,铜线穿过海绵。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清理装置,第一清理装置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清理装置,第二清理装置包括有第一支杆、第一电动绕线轮、拉绳、尖刀、钢珠、清理套、第二电动绕线轮和第二支杆,左轴承座右侧的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电动绕线轮,第一电动绕线轮设置在铜线的下方,右轴承座右侧的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电动绕线轮,第二电动绕线轮设置在铜线的上方,第一电动绕线轮和第二电动绕线轮上均绕有拉绳,铜线上设置有清理套,拉绳的末端均与清理套相连接,清理套中部设置有穿孔,铜线穿过穿孔,清理套的左侧上下端对称式设置有尖刀,清理套内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钢珠,钢珠和尖刀均位于铜线的上下两侧。
优选地,还包括有卡板和卡扣,卡套的内侧设置有卡槽,卡套的内侧设置有卡板,卡板的外侧设置有卡扣,卡槽与卡扣配合,海绵设置在卡板内。
优选地,卡板和卡套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工作原理:当需要清理铜线时,工人将待清理的铜线放置在第二收卷盘上,然后将铜线的末端穿过第一清理装置绕在第一收卷盘上,工人摇动把手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通过平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一收卷盘转动,随之第二收卷盘向右输送铜线,进而通过第一清理装置清理铜线,第一收卷盘收回清理后的铜线,便于收集。当铜线清理完毕后,工人停止摇动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锋,未经李永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75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