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P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5464.0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8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尹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新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0;H01Q1/52;H01Q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p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P天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线局域网因为其较低的构建、较高的传输速率、较远的传输距离等优点获得了人们的青睐.随着笔记本电脑、Wi-Fi 手机、PDA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用户对无线接入的需求日渐突出。因此,无线AP的数量呈迅猛的增长,其紧跟wifi技术的迭代不断更替产品的形态,其最大传输已经超过1000Mbps,用于传输信号的天线数目由一支变为了多支,不仅提供了网络的传输速率,也保证了无线信号的稳定,获得了很好的用户体验。但是在有限的空间内,由于天线数量的增加必然会相互影响及干扰,影响了数据的传输速率,没有完全诠释Wi-Fi技术的优越性。
本实用型新提供一种AP天线,通过改变天线的辐射图来增加天线的隔离度,减小彼此的相关性,从而降低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解决多天线AP的无线自干扰问题,保证无线信号的传输速率和信号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P天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有限的空间内,由于天线数量的增加必然会相互影响及干扰,影响了数据的传输速率,没有完全诠释Wi-Fi技术的优越性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AP天线,包括PCB,所述PCB的一端设置有射频连接线,且PCB的表面设置有辐射阵列,所述辐射阵列的内部设置有辐射耦合体,且辐射阵列靠近射频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馈电巴伦,所述辐射阵列的外侧设置有菱形辐射单元,所述辐射耦合体的内部靠近射频连接线的一端设置有感抗调解支节,且辐射耦合体的内部靠近感抗调解支节的左侧设置有耦合辐射体,所述耦合辐射体的左侧设置有容抗调整支节,所述辐射阵列、辐射耦合体、馈电巴伦、双导线、感抗调解支节、耦合辐射体和容抗调整支节均与射频连接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菱形辐射单元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菱形辐射单元分别安装在射频连接线的表面靠近馈电巴伦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耦合辐射体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耦合辐射体分别安装在容抗调整支节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容抗调整支节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容抗调整支节分别安装在耦合辐射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辐射耦合体由感抗调解支节、耦合辐射体和容抗调整支节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操作简单,坚固耐用,采用菱形辐射单元及耦合单元两种辐射体,控制天线覆盖波数的走向,解决了多天线系统中,由于天线最大辐射方向的严重重叠而带来的相互影响,降低了无线通讯设备的自干扰,保证了无线网络的传输速率及无线信号的稳定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馈电网络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辐射单元结构图;
图中:1-射频连接线、2- PCB、3-辐射阵列、4-辐射耦合体、30-馈电巴伦、31-菱形辐射单元、34-双导线、40-感抗调解支节、41-耦合辐射体、42-容抗调整支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AP天线,包括PCB2,PCB2的一端设置有射频连接线1,且PCB2的表面设置有辐射阵列3,辐射阵列3的内部设置有辐射耦合体4,且辐射阵列3靠近射频连接线1的一端设置有馈电巴伦30,辐射阵列3的外侧设置有菱形辐射单元31,辐射耦合体4的内部靠近射频连接线1的一端设置有感抗调解支节40,且辐射耦合体4的内部靠近感抗调解支节40的左侧设置有耦合辐射体41,耦合辐射体41的左侧设置有容抗调整支节42,辐射阵列3、辐射耦合体4、馈电巴伦30、双导线34、感抗调解支节40、耦合辐射体41和容抗调整支节42均与射频连接线1电性连接。
菱形辐射单元31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菱形辐射单元31分别安装在射频连接线1的表面靠近馈电巴伦30的左侧。耦合辐射体41共设置有三个,且三个耦合辐射体41分别安装在容抗调整支节42的两侧。容抗调整支节42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容抗调整支节42分别安装在耦合辐射体41的两侧。辐射耦合体4由感抗调解支节40、耦合辐射体41和容抗调整支节42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新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新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54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