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式中和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3800.8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7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石波;吴红艳;胡松;马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致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左恒峰 |
地址: | 513055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中和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续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式中和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氧化物粉体的生产过程中,粉体的物理性能如粒度分布、松装密度、比表面积等指标主要受中和反应过程控制,多数生产厂家的中和过程采用间歇式操作,对中和反应过程参数难以实现精确的控制,产出的氧化物粉体粒度分布范围广,一致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式中和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连续式中和反应釜,其由至少两个反应釜单元连接而成。所述反应釜单元包括反应釜本体、料液进料口、出料口、中和剂进料口和调控组件,所述料液进料口、出料口、中和剂进料口均设置在反应釜本体侧壁上,所述调控组件包括温控部件、pH调控部件和PLC控制器,所述温控部件和pH调控部件均设置在反应釜本体上,所述温控部件和pH调控部件将检测信号反馈到PLC控制器并由PLC控制器实现精密调控。
所述反应釜单元通过出料口与料液进料口之间的管道相连形成两两串联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控部件包括夹套控温装置和温度计,所述夹套控温装置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外侧壁上,所述温度计设置在反应釜本体内部并位于出料口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pH调控部件位于出料口处同时平行设于所述温度计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液进料口位于反应釜本体左下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和剂进料口位于反应釜本体右下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釜本体内部设有涡轮式搅拌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应釜本体内部设有导流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续式中和反应釜,可对中和沉淀反应过程的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料液pH值等参数实现精确控制,从而得到粒度、粒形等一致性良好的产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连续式中和反应釜,其由至少两个反应釜单元连接而成。每一个反应釜单元包括均反应釜本体1、料液进料口2、出料口3、中和剂进料口4和调控组件,所述料液进料口2、出料口3、中和剂进料口4均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侧壁上,所述调控组件包括温控部件、pH调控部件51和PLC控制器,所述温控部件和pH调控部件51均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上,所述温控部件和pH调控部件51将检测信号反馈到PLC控制器并由PLC控制器实现精密调控。
所述反应釜单元通过出料口3与料液进料口2之间的管道相连形成两两串联结构。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温控部件包括夹套控温装置521和温度计522,所述夹套控温装置521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外侧壁上,所述温度计522设置在反应釜本体1内部并位于出料口3处。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pH调控部件51位于出料口3处同时平行设于所述温度计522一侧。具体地,所述pH调控部件51为pH计,其与温度计522平行设置有利于两者同步检测出料口3处料液的pH和温度。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料液进料口2位于反应釜本体1左下侧。具体地,其有利于料液进入反应釜本体内部可充分混合,同时避免了液溅的情况。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和剂进料口4位于反应釜本体1右下侧。具体地,其同样有利于中和剂进入反应釜本体内部可与料液充分混合,同时避免了液溅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致远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致远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38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合反应装置的改进结构
- 下一篇:酒精配料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