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液透析用血管穿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2912.1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1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蒋顺忠;胡晓;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黄华莲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液 透析 血管 穿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透析用血管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许多治疗方式需要施行血管穿刺,有的血管穿刺是为了进行介入性治疗操作,通过穿刺便于将导丝、导管、药物或其他器械引入血管远处病灶施展治疗,还有的血管穿刺是为了引出患者血液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对血液进行相应的治疗处理。
简单的穿刺操作可由普通医护人员直接将穿刺针对准皮下血管进行穿刺,而复杂的穿刺操作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才能完成,由于不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别,导致穿刺效果差别很大。此外穿刺操作还可以通过相应的穿刺装置协助和引导来完成操作.特别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治疗频率大约每周三次,每次都需要进行血管穿刺并引出血液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因此要求穿刺装置结构简单、低成本。尤其是进行家庭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需要非医疗专业的普通人员施行血管穿刺,因此还要求血管穿刺装置能简便易用。
现有公开号为CN105246536A,公开日期为2016年1月13日的中国专利申请“带有分段式稳定系统的导管组件”就是主要为了进行介入性治疗操作而使用,能够协助血管穿刺,但是装置操作难度大,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的人员操作。公开号为CN1997317,公开日期为2007年7月11日的中国专利“定位器和传送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还配有引导、定位系统,但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的血液透析用血管穿刺装置,能为操作者定位血管穿刺点,引导穿刺针穿刺路径,同时能对穿刺针进行固定,便于不具备较高专业技术的人员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血液透析用血管穿刺装置,其包括定位组件及穿刺针组件,所述穿刺针组件包括穿刺针、用于夹紧穿刺针的针夹及固定连接于针夹上的弧形导杆;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在穿刺对象肢体上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侧设有用于定位待穿刺血管的血管定位槽,所述血管定位槽沿固定环的轴向延伸,所述固定环的外侧连接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杆穿入的弧形导槽或者导孔。
优选地,所述血管定位槽与导槽或者导孔的中心线处于相同或者相平行的平面上;所述穿刺针与导杆的中心线处于相同或者相平行的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引导块呈块状,所述引导块通过粘接或者螺栓连接或者铆接固定在固定环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引导块呈块状,所述引导块与固定环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血管定位槽为通槽。
优选地,根据穿刺针的穿刺方向,所述导杆以首先穿入弧形导槽或者导孔的端部为起端,以另一端部为末端,所述导杆的末端设有限位帽。
优选地,所述导杆与针夹之间为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环呈半环形,所述固定环的端部设有通过粘片固定的绑带。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血液透析用血管穿刺装置,通过设计固定环,能够将整个血管穿刺装置固定于穿刺对象的肢体上进行穿刺操作,保障穿刺操作的安全可靠性;通过设计固定环上的血管定位槽,利用血管定位槽与略凸起的血管对准,为操作者定位血管穿刺点;通过设计固定环上的导槽或者导孔与导杆相配合,能够引导穿刺针的穿刺路径,同时能对穿刺针进行固定使复杂的穿刺动作变得简化,方便不具备熟练专业技术的人员施行穿刺操作,能够适合家庭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本血管穿刺装置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能够广泛推广应用,造福于患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血液透析用血管穿刺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血液透析用血管穿刺装置的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血液透析用血管穿刺装置的引导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定位组件,11-固定环,111-血管定位槽,112-粘片,12-引导块,121-导槽或者导孔,2-穿刺针组件,21-穿刺针,22-针夹,23-导杆,231-限位帽,3-穿刺对象肢体,4-待穿刺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2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