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腔可冲洗硬膜下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2825.6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1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亮;邸方;李丹;李柏恒;李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亮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腔可 冲洗 硬膜下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腔可冲洗硬膜下引流管。
背景技术
慢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常规钻孔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具体方法是采用颅骨钻孔,插入硅胶引流管,冲洗引流出的血肿,术后保留硅胶引流管3-7天。而引流是本病十分重要的治疗环节。普通的硅胶引流管为一根直管,在术中将硅胶引流管直的插入,然后往里面注入生理盐水,然后再从里面往外抽出带有血块的血水,从而将血肿清洗掉。
然而,直管伸入的深度需要把握好,不然容易损伤蛛网膜、脑组织和颅内血管,造成颅内出血等不良后果,在冲洗时生理盐水的速度也需要把握,如果太急也容易损伤蛛网膜,并且同一根直管进行不停的冲和抽,容易带入空气。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中国专利CN104225764A公开了一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管,包括一根长导管和2根短臂,将尖头点接触变成了线接触,避免了脑组织、皮层桥静脉的损伤。然而,这种管子属于现有技术,在普外科手术中使用了50年以上,叫胆总管引流T管。通过临床试验发现,短臂中间的孔依然是主导地位,两边的孔基本用不上,并且依然只有一个与外界连接的通孔,在手术室中冲洗过程中只能反复的冲和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腔可冲洗硬膜下引流管,能够对双腔均能实现较好的冲洗效果,同时避免对蛛网膜的损伤,且不会带入空气。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腔可冲洗硬膜下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两根相互独立的管道,两根管道分别具有依次相通的外接口、引流段和置入段,其中引流段与置入段相互垂直,置入段包括端部的端孔和侧向的侧孔,置入段为医用柔性材料。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置入段的端部为外圆弧形,所述的端孔为外圆弧形上的缺口。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端部为弧形,所述的端孔位于端部的中间,端孔的直径为置入段截面直径的一半。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置入段为与颅内弧度匹配的弧形。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置入段的长度为3.5-4.5cm。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端孔与侧孔之间的距离为0.3cm。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两根管道的引流段之间连接有耐压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置入段向两边扩散,扩大了引流范围,能够对双腔进行冲洗,进入的生理盐水不会直接对着颅内中心,而是随端孔和侧孔从颅内两侧进入,避免对蛛网膜的损伤;并且在使用时生理盐水可以从一个外接口向里冲入,从另一个外接口抽出,从而在颅内构成循环,不易带入空气,尤其适合术后持续冲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图中:1-外接口,2-引流段,2-1-第一引流段,2-2-第二引流段,2-3-公共壁,3-置入段,3-1-端孔,3-2-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腔可冲洗硬膜下引流管,它包括两根相互独立的管道,两根管道分别具有依次相通的外接口1、引流段2和置入段3,其中引流段2与置入段3相互垂直,置入段3包括端部的端孔3-1和侧向的侧孔3-2,置入段3为医用柔性材料,例如医用硅胶等。
所述的置入段3的端部为外圆弧形,所述的端孔3-1为外圆弧形上的缺口。本实施例中端孔3-1为鱼嘴型,即一个锐角三角形的开口,有利于虹吸引流,更有利于引流。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置入段3的长度为3.5-4.5cm,优选4.0cm。所述的端孔3-1与侧孔3-2之间的距离为0.3cm。若置入段3太长,则不利于手术操作,太短则达不到效果,设置侧孔-2为了弥补端孔3-1与置入段3之间的盲区。
优选的,所述的两根管道的引流段2之间连接有耐压条,这样引流段2比置入段3相对硬一些,也不易因为引流段2的弯曲造成管道堵塞,从而影响引流效果。
在术中使用时,由于置入段3是柔性的,先将两个置入段3缓慢伸入颅内置于硬膜下,置入段3自行张开,紧贴硬膜,平行于脑表面,从而避免穿刺时或脑复张时引流管插入到脑组织内。手术结束后,本引流管需要保留3-7天,这时患者被转入病房,病房是有菌环境,采用本结构引流管,在病房引流时,只需要将其中一个外接口1与生理盐水吊瓶连接,另一个外接口2用于血块的抽出即可,实现持续冲洗,非常方便和安全。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亮,未经李国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28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套管引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神经外科护理引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