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2176.X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1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汪建;靳登科;刘杰;鹿呈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逸美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69/00 | 分类号: | B65B6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李时云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包装 剥离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相机镜头或者摄像镜头的组装过程中,一般镜头为圆柱形,在之前的生产过程中,圆柱侧面上会形成环形缝隙,为了防止后续生产或者使用过程中,水汽通过环形缝隙进入镜头内,从而污染摄像芯片,因此需要将该环形缝隙进行密封。
现有的密封技术,即在环形缝隙上套设密封圈,密封圈也即O型圈,为环形,是由橡胶材料制成,具有弹性,目前由于相机镜头或者摄像镜头尺寸逐渐减小,密封圈的尺寸也逐渐减小。在密封圈组装过程中,密封圈是固定在如图1所示的包装膜上的,这种包装膜一般为透明膜20,该透明膜20为矩形,该透明膜20中部设置排成列的长条孔21,每个长条孔21为矩形,相邻的两个矩形的宽相对,长与透明膜20的长平行,密封圈10则粘在相邻两个长条孔21之间,且密封圈10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个长条孔21内,在安装密封圈10时,一般使用人工用镊子将密封圈10从透明膜20上撕下,然后仍然使用镊子将密封圈10撑开,套在镜头上,由于现在人工成本上升,这种人工操作既费时费力,又增加了成本,因此有必要研究出一种机械代替人工将密封圈10从包装膜撕离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圈包装膜剥离机构,用于使固定在包装膜上的密封圈和包装膜分离,包括:
一吸附组件,具有朝向下方的吸附板,用于吸附固定有密封圈的包装膜;
一密封圈撑开组件,具有朝向上方的面板,所述面板上设置若干组撑板组,每组撑板组具有若干个相互对称的撑板,所述面板下方设置撑板移动导轨,所述撑板在所述撑板移动导轨上移动;
一导轨,延伸至密封圈撑开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在所述导轨上移动至与所述面板相对,所述吸附组件将固定有密封圈的包装膜放置在所述面板上,所述撑板将所述密封圈撑开,所述吸附组件将所述包装膜吸附并撤离。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内设置一条孔,所述撑板组皆设置在所述条孔内,所述撑板移动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条孔的长度方向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内每个所述撑板还连接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撑板在所述撑板移动导轨上移动,所述驱动机构还驱动所述撑板在垂直于所述面板的方向上移动,所述撑板在垂直于所述面板上移动行程为所述撑板高于所述面板至低于所述面板。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撑开组件设置有两组,一组为预撑开组件,另一组为二次撑开组件,所述预撑开组件的面板与所述二次撑开组件的面板相对,所述吸附组件将固定有密封圈的包装膜放置在所述预撑开组件的面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组件设置有两组,分别为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在所述导轨上移动并将固定有密封圈的包装膜放置在所述预撑开组件的面板上,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对应设置撤离导轨,所述撤离导轨从所述密封圈撑开组件延伸至包装膜回收处,所述二次撑开组件将所述密封圈撑开并移走后,所述第二吸附组件沿所述撤离导轨移动并将与密封圈分离的包装膜吸附并撤离。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上对称设置若干个凸起,所述吸附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固定孔。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板上对称设置有若干个气密孔,所述吸附组件内设置有气管与所述气密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板与所述吸附组件螺栓连接,所述吸附板上设置了若干个沉孔,所述螺栓位于所述沉孔内。
作为优选,还设置有用于放置密封圈包装膜的料盒,所述导轨从所述料盒处延伸至所述密封圈撑开组件处,所述料盒顶端设置一顶部开口,所述顶部开口的宽度等于所述密封圈包装膜的宽度,长度大于所述吸附板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组件上还设置有一红外传感器,所述料盒侧面设置一侧面开口,所述吸附组件移动至所述料盒处,所述红外传感器通过所述侧面开口对所述料盒内最顶部的所述密封圈包装膜所在的高度进行扫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逸美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逸美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21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