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TCM的蓝牙加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3370.1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1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郑庆华;夏红星;高振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电智慧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57 | 分类号: | G06F21/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工***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tcm 蓝牙 加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信计算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TCM的蓝牙加密装置。
背景技术
TCM,英文Trusted Cryptography Module,是按照我国密码算法自主研制的可信计算标准产品,称之为可信密码模块,是通过采用多种加解密方法和策略来保证宿主设备的可信、可靠、安全,TCM主要功能是提供加解密平台、安全加固功能和身份可信认证功能。
目前,用于加密装置主要以USB接口为主,基于USB接口的加密装置,需要和终端设备进行物理连接,而这并不一定方便,如PC终端的USB接口是TYPE-A,而移动手机终端的USB接口是TYPE-C,因此,为了既能在PC端使用又能在手机端使用,基于USB接口的加密装置就要具备2种接口。
另外,在现代智能的物联网中,节点设备随时随地连接在这个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存在安全隐患和隐私泄露,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重要的信息被他人盗用,增强物联网节点设备的安全级别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现有加密装置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满足物联网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可信安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终端设备和节点设备的可信、安全、易用的加密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TCM的蓝牙加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和终端进行通信的蓝牙模块101,与所述蓝牙模块连接的TCM模块102,与所述蓝牙模块和TCM模块相连接的DC/DC模块103,与所述DC/DC模块连接的电源管理模块104,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连接的电池储电模块105和电源输入模块106;
所述蓝牙模块,主要用于本装置和外部设备进行无线连接、通信,将外部设备的功能调用请求发送给TCM模块,并将TCM模块的加解密结果和可信度量结果发回给外部设备;
所述TCM模块,接收到外部设备的外部功能请求后,对提供的文件数据进行加解密,对提供身份证明进行校验,对文件程序进行可信度量,并将结果返回给外部设备,同时,不断获取所述电源管理模块提供的电流参数,通过比较电流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外部暴力破解;
所述DC/DC模块,将输入的高电压转换为低电压,为所述蓝牙模块、TCM模块等功能模块和电路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源;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将外部输入电源供给DC/DC模块和电池储电模块,并为电能输出和充电进行管理调度,并不断提交电流参数给所述TCM模块;
所述电池储电模块,将外部电源提供的电能进行存储,并在无外部供电时为装置提供电能;
所述电源输入模块,用于接入外部充电器的电能输入,具备防接反功能、电压转换功能和滤波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装置的使用更加灵活,不必考虑终端设备是否具备USB接口,也不用使用终端设备上的电源,由于采用了TCM模块,接入本装置的节点设备得到了安全加固,并可作为可信设备接入物联网,终端设备和节点设备的安全防护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TCM的蓝牙加密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TCM的蓝牙加密装置的应用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TCM的蓝牙加密装置的结构图。
在其中一个实例中,TCM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的接口采用了I2C进行连接,获取电源的相关参数,如电压和电流的幅度、额度,通过该接口,TCM模块设定电源管理模块相关参数,如外部通过的电流的最大值、充电时间的阈值;
电源管理模块采用了AXP818芯片,该芯片的包装为BGA封装,具备精密的电流检测和管理功能,任何企图越过该模块直接供电给TCM模块的行为都将导致电流的变化,TCM模块一旦检测到电流变化超出阈值,或者获取不到电源管理模块提供的电流参数,TCM模块立即停止运行,不在和蓝牙模块通信,也不在通过蓝牙模块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从而避免从外部被非法破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电智慧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电智慧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33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