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加强段钢骨的混凝土连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2151.1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6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肖飞;徐必兵;纪晗;胡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93 | 分类号: | E04C3/293;E04B1/98;E04B5/14;E04H9/0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7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 钢骨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加强段钢骨的混凝土连梁。
背景技术
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中,剪力墙或者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必须进行连梁设计,规范要求楼面梁不宜支承在剪力墙或核心筒的连梁上,因为楼面梁支承在连梁上时,连梁产生扭转,一方面不能有效约束楼面梁,另一方面对连梁的受力十分不利;此外,连梁在地震作用下需要耗能,产生破坏会导致楼面梁垮塌。
由于建筑高度较高,地震等引起的剪力较大,一般的普通钢筋混凝土连梁难以满足设计要求,现有建筑多设置钢骨混凝土连梁;有时受建筑功能限制或其他原因,楼面梁需要支承在连梁上,且连梁的高度受限,这就要求连梁既要具备耗能的功能,又要具备支承楼面梁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耗能又可支承楼面梁的带加强段钢骨的混凝土连梁。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加强段钢骨的混凝土连梁,所述连梁的两端分别支承于第一剪力墙和第二剪力墙上,连梁上支承有楼面梁,支承楼面梁的部分为连梁的加强段;所述连梁内配置有沿连梁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工字形钢骨,第一工字形钢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剪力墙内的第一钢骨及第二剪力墙内的第二钢骨相连;在连梁的加强段沿连梁长度方向增设第二工字形钢骨,第二工字形钢骨位于第一工字形钢骨的一侧。
按上述方案,所述第一工字形钢骨的腹板与第二工字形钢骨的腹板平行布置。
按上述方案,在第一工字形钢骨的腹板与第二工字形钢骨的腹板之间开设有多个浇筑孔,浇筑孔沿连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按上述方案,在第一工字形钢骨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以及第二工字形钢骨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上均分别焊接有栓钉,栓钉埋设于连梁的混凝土内。
按上述方案,第一工字形钢骨与第二工字形钢骨为整体式钢骨结构,第一工字形钢骨的上翼缘板与第二工字形钢骨的上翼缘板为同一整体板块,第一工字形钢骨的下翼缘板与第二工字形钢骨的下翼缘板为同一整体板块。
按上述方案,在第二工字形钢骨的边缘设有与第一工字形钢骨过渡的倒角。
按上述方案,所述倒角的半径不小于100mm。
按上述方案,所述浇筑孔的直径为100mm。
按上述方案,相邻两个浇筑孔的间距为500mm。
按上述方案,所述加强段伸出楼面梁边沿1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设有沿连梁长度方向贯穿的第一工字形钢骨形成耗能区,并在加强段增设第二工字形钢骨,即使在大震情况下耗能区受到破坏,加强段独立作用也可支承楼面梁的荷载,即本实用新型既具备耗能的功能,又具备支承楼面梁的能力,同时也不占用建筑净高;在满足工程受力和规范要求的同时,也满足了建筑使用功能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其中:1、连梁;2、第一工字形钢骨;3、第二工字形钢骨;4、浇筑孔;5、楼面梁;6、第一剪力墙;7、第一钢骨;8、第二剪力墙;9、第二钢骨;10、栓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带加强段钢骨的混凝土连梁,所述连梁1的两端分别支承于第一剪力墙6和第二剪力墙8上,连梁1上支承有楼面梁5,支承楼面梁5的部分为连梁1的加强段,加强段伸出楼面梁5边100mm;所述连梁1内配置有沿连梁1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一工字形钢骨2(如图2所示),第一工字形钢骨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剪力墙6内的第一钢骨7及第二剪力墙8内的第二钢骨9相连;在连梁1的加强段沿连梁1的长度方向增设第二工字形钢骨3,第二工字形钢骨3位于第一工字形钢骨2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工字形钢骨2的腹板与第二工字形钢骨3的腹板平行布置;在第一工字形钢骨2的腹板与第二工字形钢骨3的腹板之间开设有多个浇筑孔4,浇筑孔4沿连梁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浇筑孔4的直径为100mm,相邻两个浇筑孔4的间距为500mm。
优选地,在第一工字形钢骨2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以及第二工字形钢骨3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上均分别焊接有栓钉10,栓钉10埋设于连梁1的混凝土内。施工时,第一工字形钢骨2和第二工字形钢骨3的四周按常规方法配置连梁1的纵向钢筋和箍筋,最后浇筑混凝土形成连梁1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21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葡萄药肥一体化智能喷施装置
- 下一篇:用于大蒜联合收获机的清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