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脑血管介入手术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0034.1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3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汝涛;陶凌;刘毅;杨波;夏陈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脑血管 介入 手术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心脑血管介入手术导管,使用时,先将导管插入到患者体内,再拉动固定管,使固定管带动软管顺着导管外壁进行移动,当垫圈接近导管介入点外壁皮肤时,再将第三不粘胶纸从第三胶带上撕除,接着将第三胶带贴合介入点周围皮肤,即使垫圈与患者身体固定,然后将第一不粘胶纸从第一胶带上撕除,再将第一胶带向右侧翻转,即使第一胶带先贴合固定管与导管,再贴合至患者皮肤,同理,医护人员将第二不粘胶纸从第二胶带上撕除,再将第二胶带向左侧翻转,即使第二胶带先贴合固定管与导管,再贴合至患者皮肤,该心脑血管介入手术导管,结构巧妙,通过使用该装置,能够实现导管的有效固定,避免导管脱离患者体内,从而提高了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心脑血管介入手术导管。
背景技术
现今临床心脑血病患者,在进行血管介入导管治疗时,需要将导管一部分插入患者体内,一部分处于患者身体外部,而处于患者身体外部的导管便需要进行相应固定,避免导管脱离患者体内,但目前传统的导管,因结构简单、功能单一,需要医护人员使用外部胶带将导管粘贴在患者身体皮肤上,但上述方式,因导管介入点部位没有相应保护固定装置,从而易引起导管回弹,致使胶带松动,从而导致导管脱离患者身体,最终给患者手术带来极大的隐患,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心脑血管介入手术导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心脑血管介入手术导管,来解决目前传统的导管,因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无法有效的与患者身体固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心脑血管介入手术导管,包括导管、固定管、露出孔、第一胶带、第二胶带、软管、垫圈、第三胶带,所述的固定管贯穿于导管,所述的固定管与导管滑动相连,所述的露出孔位于固定管前端中间,所述的露出孔为矩形通孔,所述的第一胶带位于固定管左侧,所述的第一胶带与固定管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胶带位于固定管右侧,所述的第二胶带与固定管胶水相连,所述的软管位于固定管顶部,所述的软管与固定管胶水相连,所述的垫圈位于软管后端,所述的垫圈与软管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三胶带位于垫圈后端,所述的第三胶带与垫圈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胶带前端还设有第一不粘胶纸,所述的第一不粘胶纸与第一胶带粘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不粘胶纸左侧下端还设有第一撕条,所述的第一撕条与第一不粘胶纸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胶带前端还设有第二不粘胶纸,所述的第二不粘胶纸与第二胶带粘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不粘胶纸右侧上端还设有第二撕条,所述的第二撕条与第二不粘胶纸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三胶带后端还设有第三不粘胶纸,所述的第三不粘胶纸与第三胶带粘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三不粘胶纸顶部还设有第三撕条,所述的第三撕条与第三不粘胶纸一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0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固定转轴结构的儿童餐椅关节以及儿童餐椅
- 下一篇:可搅拌的压力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