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喷射真空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5535.0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1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再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F5/02 | 分类号: | F04F5/02;F04F5/52;F04F5/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地址: | 2016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射 真空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喷射真空泵。
背景技术
水喷射真空泵的工作原理是:由循环水泵提供的水在喷射泵内由喷嘴高速喷出,喷射水流形成吸附负压制造出真空。水喷射真空泵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轻工、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
申请号201420714467.8公开了一种“水喷射真空泵”,如图1,该真空泵包括水箱a,水箱a伸出有一根出水管b,该出水管b与一个抽水泵c相连,该抽水泵c上另连通有一根位于水箱a上端与水箱a上端相连通的喷咀d,该喷咀d前端上还连有一根位于喷咀d一侧的抽气管e,该抽气管e与一个固定在水箱a一侧的空气缓冲罐f相连,而该空气缓冲罐f则通过管道与反应釜内相连通。通过抽水泵c将抽入的水通过喷咀d喷射,使得冲水过程中空气缓冲罐f内的空气由冲水带走,使空气缓冲罐f形成真空,而由于空气缓冲罐f呈真空状态,气压明显小于反应釜,反应釜内的空气就会进入到缓冲罐f内,使得反应釜内的气压逐渐降低,最后形成真空反应釜。
但是,上述真空泵只能获得固定的真空度,对于实际反应,往往要求真空度是变化的数值。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获得固定真空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喷射真空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喷射真空泵,包括水箱和位于水箱内的泵体,所述泵体通过第一管体连接进水管,通过第二管体连接喷嘴,用于将进水管中的水通过喷嘴喷出,所述喷嘴还连接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与固定在水箱内的缓冲罐连接,所述缓冲罐通过管道连接外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喷射真空泵还包括与水箱固定连接的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与第二管体垂直设置,所述第三管体一端位于水箱外侧,另一端贯通水箱、进入第二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内设置有自由活动的杆体,所述杆体一端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位于第三管体外侧,所述把手带动杆体伸入或穿出第二管体,用于控制进入喷嘴的水量,所述第三管体上还设置有限制杆体在第二管体内移动的限位部件。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移动杆体在第二管体内的位置,对进入喷嘴的水量进行调节,进而调节与缓冲罐连接的外部反应釜的真空度,满足不同反应条件下真空度的要求。
其中,所述限位部件为设于第三管体上的绳体。
采用绳体对杆体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定,方便、快捷。
其中,所述杆体的横截面为圆形。
优选的是,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伸出端和第二伸出端,所述第一伸出端包括第一旋转轴、与第一旋转轴连接的半圆形第一抓手,所述第一抓手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螺纹孔,所述第二伸出端包括第二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连接的半圆形第二抓手,所述第二抓手上对称设置有两个螺纹孔,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通过安装在螺纹孔里的螺钉连接,所述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和杆体的半径相同。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抓手、第二抓手和螺钉对杆体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定,避免水流振动带来杆体移动位置改变,获得真空度的稳定性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水喷射真空泵可以对进入喷嘴的水流进行调节,进而调整外部反应釜的真空度,满足不同条件下对真空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传统水喷射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喷射真空泵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喷射真空泵实施例1中限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喷射真空泵实施例2中限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水箱1,泵体2,进水管3,第二管体4,喷嘴5,抽气管6,缓冲罐7,第三管体8,杆体9,把手10,绳体11,第一伸出端12,第二伸出端13,第一旋转轴14,第一抓手15,第二旋转轴16,第二抓手1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再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再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5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