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独立补水箱车用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24496.2 | 申请日: | 2017-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9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姚元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波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B01D46/30;B01D53/04;A61L9/00;B60H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独立 水箱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独立补水箱车用空气净化装置,属封闭空间空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中,汽车业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截止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全国有4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北京、成都、深圳、上海、重庆、天津、苏州、郑州、杭州、广州、西安1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然而与之相应的,汽车内部的空气质量问题却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汽车内部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外源性输入、内源性产生两大块。外源性输入主要是指以PM2.5为代表的外部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PM2.5、SOX、NOX等),这与所在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内源性产生主要是指车内装饰材料释放出的以甲醛为代表的有毒有害气体(包括甲醛、苯系物、TVOC等),尤其是新车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目前,常规的汽车空调滤芯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过滤外源性输入的颗粒物,但对车内外的有毒有害气体基本无作用,对PM2.5的去除作用亦有限。部分汽车空调滤芯虽使用内夹活性炭技术吸附有害气体,但由于活性炭量小,吸附量有限,很快就达到饱和状态,失去吸附能力,因此,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使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汽车空调滤芯技术之不足,提供了一种独立补水箱车用空气净化装置,其同时可去除外源性输入的PM2.5、SOX等污染物和内源性产生的甲醛、TVOC等有毒有害气体,并具有增湿、杀菌、消毒的功能,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车内空气的质量。
其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独立补水箱车用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滤芯、补水箱、控制装置和扩散管构成;所述滤芯尺寸兼容现有汽车空调滤芯,可以方便更换,其由干式过滤层、吸收过滤层构成;所述吸收过滤层在制备时先浸在吸收药剂中浸泡,使吸收药剂附着在吸收过滤层上,然后60℃恒温烘干,覆盖塑料薄膜,隔绝空气,使用时移除;所述补水箱独立安装于汽车发动机舱,用于储存、补充蒸馏水;所述扩散管为塑胶细软管,沿程均匀泄流布孔,从补水箱出发经过水泵蛇形敷设于吸收过滤层中最后回到补水箱,形成闭路;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湿式过滤吸收功能可以启闭,启用湿式过滤吸收功能时,蒸馏水通过扩散管沿程泄流到吸收过滤层,将其润湿,此时滤芯可高效截留PM2.5,同时可吸收SOX、甲醛等有毒有害气体;关闭滤芯的湿式过滤吸收功能时,滤芯只起到截留大尺寸颗粒物、去除部分PM2.5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滤芯部分尺寸完全兼容原汽车空调滤芯,安装更换方便,蒸馏水(纯净水)易得、补充便捷,创新地实现了车载湿式净化系统的实用性、便捷性;与现有空调滤芯相比,不仅能够提高外源性输入的PM2.5的去除率,还能有效地去除外源性输入的SOX、NOX等污染物和内源性产生的甲醛、TVOC等有毒有害气体,并具有增湿、杀菌、消毒的功能,可全面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滤芯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扩散管开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用空气净化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由干式过滤层1、湿式过滤吸收层2、药液罐3、水泵4、扩散管5、控制装置6构成。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独立补水箱车用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滤芯1、补水箱2、控制装置3和扩散管4构成;其中滤芯1由干式过滤层11、吸收过滤层12构成,控制装置3由水泵31和控制模块32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波,未经张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244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